内政 [nèi zhèng]
1. 国家内部的政务。
例互不干涉内政。
英[ internal (or domestic) affairs; ]
2. 皇宫内的事务。
英[ internal affairs in court; ]
内政 引证解释
⒈ 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
引《国语·齐语》:“管子 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韦昭 注:“内政,国政也。”
《后汉书·陈蕃传》:“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胡耀邦 《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台湾 问题,纯属我国的内政。这个问题要由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解决。”
⒉ 宫内的行政事务。
引《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詔后治内政。”
《南史·宋始兴王濬传》:“母 潘淑妃 有盛宠。时六宫无主, 潘 专总内政。”
⒊ 家政;家内的事务。
引明 宋濂 《玉龙千户所管民司长官楼君墓志铭》:“娶同邑 金氏,宋 知 雷州 士龙 之曾孙女也,内政脩举,无愧於妇道。”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诫》:“我公公勤劳王事,夙夜在公;婆婆内政严明,不遑安逸。”
王闿运 《李恭人行状》:“从镇二省,委任内政。”
⒋ 借指妻子。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綺罗金翠不可废闕,羸马顇奴仅充而已,唱和之礼或‘尔汝’之。”
国语词典
内政 [nèi zhèng]
⒈ 国家内部的政务。
引《管子·大臣》:「臣闻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
汉·赵瞱《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自今以往,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吾固戒子大夫敬受命矣!」
反外攻 外交
⒉ 后宫内的行政事务。
引《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
《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文帝诸子传》:「时六宫无主,潘专总内政。」
⒊ 家政,家内的事务。
引明·宋濂〈玉龙千户所管民司长官楼君墓志铭〉:「内政修举,无媿于妇道。」
⒋ 妻子。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绮罗金翠,不可废阙。」
内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释义: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全部军事人员。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大政方针。双方还表示将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 2.
主席范儿释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方面和领域,表现出高超非凡的领导才干和领导艺术,凸显了其个性鲜明的领导风格及特点,获得点赞,赢得好评,用普通网民的话来形容,展现出了独特的可敬可爱、可亲可近的“主席范儿”、“领袖范儿”。
- 3.
仆从国释义:在内政事务上享有不同程度的独立,而在对外事务方面则受另一国的支配。 而且很可能是全部服从于统治国家
- 4.
侵逼释义:⒈亦作“侵逼”。侵犯逼迫。《管子·君臣上》:“姦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偪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 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孙中山《致黄兴书》:“中国 当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乱之秋,正我辈奋戈饮弹、碎肉喋血之时。”⒉见“侵偪”。
- 5.
傀儡政权释义:形式上独立,但其内政外交却受到外国指挥、控制的政权。
- 6.
兵弱于外,政乱于内释义:对外作战失败,国内政治混乱。形容国家即将灭亡。
- 7.
内政释义: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互不干涉内政。
- 8.
军国主义释义: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一切都为侵略和战争服务的思想和政策。 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对外掠夺,干涉他国内政,进行颠覆活动,以至公开发动侵略战争。
- 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释义:中国倡导的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首次提出,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10.
国际公法释义:简称国际法。 旧称万国公法。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没有统一的立法机关、统一的法典和统一集中的强制执行机关,通过各国的协议来制定、修改和执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
- 11.
寓令释义:谓寄军令于内政,只在暗中加强军事力量。
- 12.
干涉释义:⒈对别人的事强行过问、干预:反对超级大国干涉他国内政。 ⒉牵涉;关联。⒊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相遇,在某 些地方振动加强,在另一些地方振动抵消或减弱的现象。声波、光波和其他电磁波等都有这种现象。如 水面上浮有薄层的油,由于从薄层上下两面所反射的光波互相干涉,产生灿烂的彩色。
- 13.
执政官释义: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 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14.
政乱于内释义:国内政治混乱。
- 15.
文治武功释义:对内政治上的统治很稳固,对外军事上用兵很有成就。 用于对封建朝廷或帝王的评价。
- 16.
旅游区释义:由若干旅游点以及通过旅游路线连接而成的旅游地域单元。比风景区范围大,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与邻区有显著差异,在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入一个旅游区。如中国的北京旅游区等。
- 17.
比居释义:⒈邻居。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士 卢显 为人所杀,质 曰:‘此士无讎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 李若 见问而色动,遂穷詰情状。若 即自首,罪人斯得。”《法苑珠林》卷七一:“贾客三人寄住孤独老母舍,应与雇舍直……伺老母不在,默去不与。母归,不见客,即问比居,皆云已去。”⒉古代登记人口、丁壮的簿籍。比,考核。《周礼·天官·小宰》:“一曰听政役以比居。”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比居,谓伍籍也。比地为伍,因内政寄军令,以伍籍发军起役者,平而无遗脱也。”孙诒让 正义引 吴廷华 曰:“此即《
- 18.
皇贵妃释义:清 宫女官名。地位次于皇后而在贵妃之上。清 梁章鉅《称谓录·列宫》:“本朝皇贵妃,位在贵妃上,贵妃位在妃上。册封之礼,皇贵妃以册寳,贵妃以册印。”《清史稿·舆服志三》:“皇贵妃金寳,清 汉 文玉筯篆,蹲龙纽,平臺,方四寸,厚一寸二分。”《清通志·谥略三》:“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闈式化。”
- 19.
睦邻政策释义:与另一国友好、合作,不干涉其内政的政策。
- 20.
蕞尔弹丸释义:形容极小。 清 王韬《琉事不足辨》:“夫 琉球 爲千餘年來自立之國,雖蕞爾彈丸,弱小不能自强,而既託 日本 之宇下,又入貢中朝。”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 左 諸將,倚畀雖重,位在藩鎮,蕞爾彈丸,未參内政。”
内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释义: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全部军事人员。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大政方针。双方还表示将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 2.
主席范儿释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方面和领域,表现出高超非凡的领导才干和领导艺术,凸显了其个性鲜明的领导风格及特点,获得点赞,赢得好评,用普通网民的话来形容,展现出了独特的可敬可爱、可亲可近的“主席范儿”、“领袖范儿”。
- 3.
仆从国释义:在内政事务上享有不同程度的独立,而在对外事务方面则受另一国的支配。 而且很可能是全部服从于统治国家
- 4.
侵逼释义:⒈亦作“侵逼”。侵犯逼迫。《管子·君臣上》:“姦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偪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 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孙中山《致黄兴书》:“中国 当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乱之秋,正我辈奋戈饮弹、碎肉喋血之时。”⒉见“侵偪”。
- 5.
傀儡政权释义:形式上独立,但其内政外交却受到外国指挥、控制的政权。
- 6.
兵弱于外,政乱于内释义:对外作战失败,国内政治混乱。形容国家即将灭亡。
- 7.
内政释义: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互不干涉内政。
- 8.
军国主义释义: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一切都为侵略和战争服务的思想和政策。 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对外掠夺,干涉他国内政,进行颠覆活动,以至公开发动侵略战争。
- 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释义:中国倡导的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首次提出,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10.
国际公法释义:简称国际法。 旧称万国公法。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没有统一的立法机关、统一的法典和统一集中的强制执行机关,通过各国的协议来制定、修改和执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
- 11.
寓令释义:谓寄军令于内政,只在暗中加强军事力量。
- 12.
干涉释义:⒈对别人的事强行过问、干预:反对超级大国干涉他国内政。 ⒉牵涉;关联。⒊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相遇,在某 些地方振动加强,在另一些地方振动抵消或减弱的现象。声波、光波和其他电磁波等都有这种现象。如 水面上浮有薄层的油,由于从薄层上下两面所反射的光波互相干涉,产生灿烂的彩色。
- 13.
执政官释义: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 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14.
政乱于内释义:国内政治混乱。
- 15.
文治武功释义:对内政治上的统治很稳固,对外军事上用兵很有成就。 用于对封建朝廷或帝王的评价。
- 16.
旅游区释义:由若干旅游点以及通过旅游路线连接而成的旅游地域单元。比风景区范围大,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与邻区有显著差异,在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入一个旅游区。如中国的北京旅游区等。
- 17.
比居释义:⒈邻居。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士 卢显 为人所杀,质 曰:‘此士无讎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 李若 见问而色动,遂穷詰情状。若 即自首,罪人斯得。”《法苑珠林》卷七一:“贾客三人寄住孤独老母舍,应与雇舍直……伺老母不在,默去不与。母归,不见客,即问比居,皆云已去。”⒉古代登记人口、丁壮的簿籍。比,考核。《周礼·天官·小宰》:“一曰听政役以比居。”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比居,谓伍籍也。比地为伍,因内政寄军令,以伍籍发军起役者,平而无遗脱也。”孙诒让 正义引 吴廷华 曰:“此即《
- 18.
皇贵妃释义:清 宫女官名。地位次于皇后而在贵妃之上。清 梁章鉅《称谓录·列宫》:“本朝皇贵妃,位在贵妃上,贵妃位在妃上。册封之礼,皇贵妃以册寳,贵妃以册印。”《清史稿·舆服志三》:“皇贵妃金寳,清 汉 文玉筯篆,蹲龙纽,平臺,方四寸,厚一寸二分。”《清通志·谥略三》:“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闈式化。”
- 19.
睦邻政策释义:与另一国友好、合作,不干涉其内政的政策。
- 20.
蕞尔弹丸释义:形容极小。 清 王韬《琉事不足辨》:“夫 琉球 爲千餘年來自立之國,雖蕞爾彈丸,弱小不能自强,而既託 日本 之宇下,又入貢中朝。”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 左 諸將,倚畀雖重,位在藩鎮,蕞爾彈丸,未參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