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 [lián míng]
1. 许多人联合署名。
例联名上告。
联名致电。
联名禀赴各大宪。——《广东军务记》
英[jointly signed; jointly;]
联名 引证解释
⒈ 共同具名。
引《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贞观 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于是 天民 等五十三人,联名致书于公。”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五:“于是他和我联名,当下发了两通电到 广州 去。”
国语词典
联名 [lián míng]
⒈ 共同签名连署。
例如:「联名提案」。
联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会禀释义:联名向上级报告。
- 2.
倒帐释义:⒈亦作“倒账”。欠帐不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 钟雷溪 ……如何设骗局,如何倒帐卷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折子,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⒉收不回来的帐款。茅盾《林家铺子》四:“党老爷敲诈他,钱庄压逼他,同业又中伤他,而又要吃倒账,凭谁也受不了这样重重的磨折罢?”
- 3.
公启释义:旧时书札的一种写作格式。 给机关、团体、学校等的书札,其封皮可写某单位公启;多人联名写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启。因亦借指这种书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 钟雷溪 从前在 上海 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账卷逃……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
- 4.
公呈释义:公众联名呈递政府的一种公文。
- 5.
公啓释义:旧时书札的一种写作格式。给机关、团体、学校等的书札,其封皮可写某单位公启;多人联名写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启。因亦借指这种书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 钟雷溪 从前在 上海 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账卷逃……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
- 6.
公车上书释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4月,康有为等一千三百多名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万言书”,要求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维新。史称“公车上书”。因举人入京应试习称“公车”,故名。
- 7.
劝进表释义:魏 晋 六朝 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 曹丕 代 汉,侍中 刘廙 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如 晋愍帝 为 刘曜 所杀,刘琨 等即联名上表 琅邪王 司马睿 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 8.
合词释义:⒈理应呈词。 ⒉联名上书。
- 9.
喧谕释义:太平天囯《天朝爵职称谓》坚定以 洪仁玕 名义发布或由诸王联名发布而由 洪仁玕 领衔之文告称“諠諭”。諠,通“宣”。
- 10.
护国军释义:护国运动中组织的讨袁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全国人民反对,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发起讨袁护国运动,组织护国军,与唐继尧、李烈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并率军向北、向东进攻。次年形成全国规模的反袁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护国军遂撤消。
- 11.
木厘释义:清 代专向木商征税的局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谁知他去年办 镇江 木釐,因为勒捐閙事,被木商联名来省告了一告。”
- 12.
木商释义:经营木材购销的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谁知他去年办 镇江 木釐,因为勒捐闹事,被木商联名来省告了一告。”
- 13.
联名释义:由若干人或若干团体共同具名:联名发起。联名写信。
- 14.
联电释义:联合通电, 联名拍发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
- 15.
邓颖超释义:(1904— 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运动活动家。河南光山人。早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参与成立天津女界 爱国同志会,后与周恩来共组觉悟社。192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与周恩来结婚。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1932年到中央苏区,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委。1934年参加长征。抗 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动妇女参加抗战和民主运动。1946年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后,先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妇联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纪委第二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