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后凉 后凉的意思
hòuliáng

后凉

简体后凉
繁体後涼
拼音hòu liáng
注音ㄏㄡˋ ㄌ一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liáng liàng,(1) 温度低。【组词】: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2) 喻灰心,失望。【例句】: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3)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例句】:五凉(前、后、南、北、西)。(1)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例句】:把开水凉一凉再喝。

基本含义

指事物变化无常,转瞬即逝。

后凉的意思

后凉 [hòu liáng]

1. 十六国之一。氐族吕光于公元386年据凉州,称酒泉公,国号凉,建都姑臧,史称后凉(公元386年-403年)。

后凉 引证解释

⒈ 十六国 之一。氐族 吕光 于公元386年据 凉州,称 酒泉公,国号 凉,建都 姑臧,史称 后凉 (公元386年-403年)。


国语词典

后凉 [hòu liáng]

⒈ 朝代名。(西元386~403)​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淝水战后,氐人吕光建都凉州姑臧,号称凉天王,为后秦所灭。史称为「后凉」。


后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凉释义:指 晋 和 南朝 宋 时北方十六国中的 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 甘肃 境内,后借指 甘肃 一带。
    • 2.
      五胡十六国释义:旧史称 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 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 赵(前赵、后赵)、三 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 晋 永兴 元年(公元304年),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 3.
      凉衫释义:南宋 士大夫的白色便服。 绍兴 末,诏用 朱熹 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 乾道 初年,礼部侍郎 王曮 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黲衣蒙之,谓之‘凉衫’。”《爱日斋丛钞》卷五引 宋 韩元吉《桐阴旧话》:“京师朝例,公服乘马,因中官及班行製褐紬为衫者,施於公服之上,号‘凉衫’……今则遍於天下间,用为吊服。绍兴 末暂罢紫衫,至以凉衫见。”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 4.
      十六国释义:(304—439)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匈奴、鲜卑、氐、羌、羯等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政权,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后凉、南凉、北凉、前秦、后秦、西秦、夏、成汉,及汉族建立的前凉、西凉、北燕,共十六个,史称十六国。
    • 5.
      后凉释义:十六国 之一。氐族 吕光 于公元386年据 凉州,称 酒泉公,国号 凉,建都 姑臧,史称 后凉(公元386年-403年)。
    • 6.
      承康释义:或作永康,可能出现在后凉君主吕光在位时期的一个年号。
    • 7.
      逍遥园释义:园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 又东与 泬水 枝津合,水上承 泬水,东北流经 邓艾祠 南,又东分为二水,一水东入 逍遥园,注 藕池。”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秦·姚兴》:“鳩摩罗什 至 长安,七年正月,兴 如 逍遥园,引诸沙门,听 什 説佛经。”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四○一年,后秦 姚兴 灭 后凉,迎 鸠摩罗什 到 长安,尊为国师,使在国立译场 逍遥园 大兴译事。”
    • 8.
      麟嘉释义:刀名。南朝 梁 陶弘景《刀剑录》:“后凉 吕光,以 麟嘉 元年造一刀,铭背曰鳞嘉,长三尺六寸。”

后凉(hou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后凉是什么意思 后凉读音 怎么读 后凉,拼音是hòu liáng,后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后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