腶脩 [duàn xiū]
1. 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仪礼·有司》:“﹝主妇﹞入于房,取糗与腶脩,执以出。”郑玄 注:“腶脩,擣肉之脯。”陆德明 释文:“加薑桂以脯而锻之曰腶脩。”《礼记·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维年月日,潮州 刺史 韩愈,谨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灵。”宋 梅尧臣《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脩。”
腶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受汙释义: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 2.
受污释义: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 3.
段修释义:腶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
- 4.
段脩释义:腶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礼记·昏义》:“妇执笲、枣、栗、段脩以见。”陆德明 释文:“段,本又作腶……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 5.
腶修释义: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仪礼·有司》:“﹝主妇﹞入于房,取糗与腶脩,执以出。”郑玄 注:“腶脩,擣肉之脯。”陆德明 释文:“加薑桂以脯而锻之曰腶脩。”《礼记·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维年月日,潮州 刺史 韩愈,谨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灵。”宋 梅尧臣《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脩。”
- 6.
腶脩释义: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仪礼·有司》:“﹝主妇﹞入于房,取糗与腶脩,执以出。”郑玄 注:“腶脩,擣肉之脯。”陆德明 释文:“加薑桂以脯而锻之曰腶脩。”《礼记·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维年月日,潮州 刺史 韩愈,谨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灵。”宋 梅尧臣《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脩。”
- 7.
腶脯释义:即腶脩。 《左传·哀公十一年》:“道渴,其族 辕咺 进稻醴、粱糗、腶脯焉。”汉 贾谊《新书·先醒》:“﹝ 虢君 ﹞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吾飢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清 方苞《祭沧洲陈公文》:“公之在理,士民汹汹,輟耕废业,号泣而从,或奉壶飱,或持腶脯,谓公良食,公无我苦。”参见“腶脩”。
- 8.
跪乳释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腶脩云乎”汉 何休 注:“凡贄,天子用鬯,诸侯用玉,卿用羔……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类死义知礼者也。 ”后以“跪乳”喻指孝义。汉 班固《白虎通·衣裳》:“羔者,取跪乳逊顺也。”《镜花缘》第八七回:“羊有跪乳之礼,鸡有识时之候。”《九尾龟》第十六回:“你想羔羊跪乳,鼹鼠成群,虽得禽兽,也还都有孝义之心。”
- 9.
雉腒释义:干雉肉。《穀梁传·庄公二十四年》:“男子之贄,羔鴈雉腒;妇人之贄,枣栗腶脩。”范宁 注:“腒,腊,乾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