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扶苏 扶苏的意思

扶苏

简体扶苏
繁体扶蘇
拼音fú sū
注音ㄈㄨˊ ㄙ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组词】:搀扶。扶正。扶老携幼。(2) 帮助,援助。【组词】:扶养。扶植。扶危济困。(3)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组词】:扶梯。沙发扶手。(4) 姓。

sū sù,(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组词】:流苏。(3) 昏迷中醒过来。【组词】: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 缓解,解除。【组词】:以苏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组词】: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噜”字“噜苏”。(1) 朝向。【例句】:“苏刃者死”。

基本含义

指扶持、培养有才华的年轻人。

扶苏的意思

扶苏 [fú sū]

1. 亦作“扶胥”。

2. 树名。

3. 古代兵车上的藩盾。

5. 扶助。

扶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扶胥”。

⒉ 树名。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⒊ 古代兵车上的藩盾。

《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
《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⒋ 扶助。

《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扶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从释义:乐于跟从;乐于从命。《史记·李将军列传》:“然 匈奴 畏 李广 之略,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而苦 程不识。”《宋书·柳元景传》:“季明 率 高明、宜阳 义兵当南门而阵,赵难 领 卢氏 乐从少年,与 季明 为犄角。”清 管同《范增论》:“陈涉、吴广 之起也,诈称 扶苏 与 项燕,燕 固 楚 将,而 扶苏 始皇 子,欲亡 秦 而借名其子,夫子岂民所乐从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挽人去对那姑娘的父母説,要代督办讨他做小……听见説督办要,如何不乐从。”
    • 2.
      扶胥释义:见“扶苏”。
    • 3.
      狡童释义:⒈姣美的少年。《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充,乃见狡童。”孔颖达 疏:“狡童,谓狡好之童。”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皆慧黠能媚人。”⒉《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 忽。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紂 也。”古直《哀朝鲜》诗:“降王迎
    • 4.
      荷华释义:荷华是中国汉语里的词汇,出自《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 5.
      袒右释义:⒈脱去右袖,露出右臂。 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袒左”。⒉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淖齿 乱 齐国,杀 閔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项燕,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⒊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

扶苏(fu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扶苏是什么意思 扶苏读音 怎么读 扶苏,拼音是fú sū,扶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扶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