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辞赋 辞赋的意思

辞赋

简体辞赋
繁体辭賦
拼音cí fù
注音ㄘˊ ㄈ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í,(1) 告别。【组词】: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组词】:辞职。辞呈。(3) 躲避,推托。【组词】: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4) 解雇。【组词】:辞退。(5) 同“词”。(6) 优美的语言。【组词】:辞藻。修辞。(7) 讲话;告诉。【例句】:“请辞于军”。(8) 文体的一种。【组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fù,(1) 旧指田地税。【组词】:田赋。赋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组词】:登高赋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组词】:赋予。赋有。天赋。禀赋。(5) 古同“敷”,铺陈,分布。

基本含义

[释义]
(名)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因此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构成]
并列式:辞+赋
[例句]
研读辞赋。(作宾语)

辞赋的意思

辞赋 [cí fù]

1.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辞赋 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 战国 时 楚 屈原 有《离骚》, 荀卿 有《赋篇》,为赋之先河。至 汉 而赋体大盛,名 屈原 等所作为《楚辞》。常以辞赋并称。辞赋讲求声调,以抒情为主,注意排比铺陈。其后以行文骈散之异而分为骈赋、文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会 景帝 不好辞赋,是时 梁孝王 来朝,从游説之士 齐 人 邹阳、淮阴 枚乘、吴 庄忌夫子 之徒, 相如 见而説之,因病免,客游 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予谓 老子 《道德篇》,为玄言之祖; 屈 宋 《离骚》,为辞赋之祖; 司马迁 《史记》,为纪传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矣。”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序目》:“辞赋类者,《风》《雅》之变态也。 楚 人最工为之,盖非独 屈子 而已。”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辞赋》:“唐 天宝 十三载,始试诗赋,盖用 梁 陈 之意云,科举之以辞赋,此其初也。”


国语词典

辞赋 [cí fù]

⒈ 文体名。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故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以抒情为主,讲求声调之美,并注重排比铺陈。


辞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发释义:辞赋名篇。
    • 2.
      七观释义:⒈儒家称《尚书》可供借鉴的七个方面。⒉辞赋篇名。
    • 3.
      两都释义:⒈指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两都指西汉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⒉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⒊--《后汉书.张衡传》
    • 4.
      中华辞赋释义:也称“中华词赋”,是当代辞赋汉学的理论称谓,因汉学概念属于世界范围内,因存在中国以外的辞赋学者(如日本、韩国等),故对中国本土辞赋谓之以“中华辞赋”。
    • 5.
      伤春赋释义:伤春赋(以“莺花易老,落英愁媒”为韵)是一篇律赋作品,是当代诗人、辞赋家杨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 6.
      儠儠释义:长壮貌。 《说文·人部》“长壮儠儠也” 清 段玉裁 注:“按:儠儠,长壮皃。辞赋家用猎猎字,葢当作‘儠儠’。”
    • 7.
      前书释义:⒈指《汉书》。 ⒉前次的书信。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促,未尽所怀,故復略而言之。”三国魏曹丕《与杨德祖书》:“以孔璋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僕赞其文。”⒊前人之书。
    • 8.
      十家释义:⒈指先秦十个学术派别。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⒉指荀卿、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班固、张衡、扬雄、王延寿等辞赋家十人。⒊指唐开元中十王宅诸王。⒋指唐宫中得到皇帝宠幸的女伎艺人。
    • 9.
      卿渊释义:汉 代辞赋家 司马相如(字 长卿)、王褒(字 子渊)的并称。
    • 10.
      咀征含商释义: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东京 之朝,兹道(指辞赋之作)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 班(班固)、傅(傅毅)、张(张衡)、蔡(蔡邕)为之雄。”
    • 11.
      大山小山释义:汉 淮南王 刘安 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和《小雅》。见 汉 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或以为大小、小山是人名,见 汉 高诱《〈淮南子〉序》。后用来称呼同时有名的两兄弟。如 南朝 梁 何点、何胤 兄弟俱隐遁不仕,世号 点 为“大山”。
    • 12.
      女相如释义:汉 司马相如 长于辞赋,后人因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女子为女 相如。
    • 13.
      宋玉释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一说是屈原的弟子。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 14.
      宋艳释义:⒈见“宋艳”。⒉亦作“宋艷”。宋玉 的辞赋风格华丽,故有“宋艳”之称。亦用以称颂华丽的文辞。清 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鹿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词之三:“从今后,莫逢人许我,宋 艷 班 香。”清 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早岁清词,吐出 班 香 宋 艳;中年浩气,流成 苏 海 韩 潮。”清 赵翼《前岁作牡丹诗颇不惬意今日对花再作》之一:“词客文章惟 宋 艳,美人姿态有 环 肥。”⒊宋 国的美女。亦泛指美女。《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扬雄《方言》:“宋、衞、晋、郑 之间,美色曰艳。”明 沉鲸《双珠记·假恩图色
    • 15.
      宣尼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 16.
      小歌释义:⒈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⒉犹民歌。
    • 17.
      小语释义:⒈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⒉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⒊短暂交谈。⒋细语。
    • 18.
      少歌释义: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
    • 19.
      尔其释义:连词。 表承接。辞赋中常用作更端之词。犹言至于,至如。
    • 20.
      屈宋释义:战国 时 楚 辞赋家 屈原、宋玉 的并称。

辞赋(c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辞赋是什么意思 辞赋读音 怎么读 辞赋,拼音是cí fù,辞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辞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