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 [suì rén shì]
1. 中国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
例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英[Suirenshi;]
燧人氏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古帝王。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引《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 燧人氏。”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若使 包羲 因 燧皇 而作《易》, 孔子 何以不云 燧人氏 没 包羲氏 作乎?”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二:“祸首 燧人氏,厉阶 董狐 笔。”
亦省称“燧人”。 《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 燧人、伏羲 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汉 班固 《白虎通·号》:“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 燧人 也。”
赵朴初 《滴水集·<历史博物馆>诗之二》:“燧人 取火非常业,世界从兹事事新。”
国语词典
燧人氏 [suì rén shì]
⒈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教人钻木取火。
引《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燧人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圣王释义:⒈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之言盈天下。”唐 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舜、禹、汤、文、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鲁迅《花边文学·知了世界》:“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燧人氏,神农氏。”⒉
- 2.
巢燧释义: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有巢氏 和 燧人氏 的并称。
- 3.
炎燧释义:⒈烈炬。⒉炎帝和燧人氏的并称。
- 4.
燧人释义:见“燧人氏”。
- 5.
燧人取火释义: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
- 6.
燧皇释义:即 燧人氏。为古代三皇之一,故称。
- 7.
牺氏琴释义: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燧人氏 没,庖牺氏 代之……是称 太昊,都 陈,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后因泛称琴瑟为“牺氏琴”。
- 8.
董狐笔释义:指 春秋 时 晋 国史官 董狐 在史策上直书 晋 卿 赵盾 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 杀 灵公 於 桃园。宣子 未出山而復。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 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 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唐 杜甫《写怀》诗之二:“祸首 燧人氏,厉阶 董狐 笔。”宋 文天祥《指南后录·正气歌》:“在 齐 太史简,在 晋 董狐 笔。”清 钱谦益《恭闻泰昌皇帝升遐涂次感泣赋
- 9.
遂皇释义:即三皇之一 燧人氏。遂,通“燧”。
- 10.
钻木得火释义:远古时代的一种取火方法。 用钻子钻木,木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相传 燧人氏 发明。《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 清 袁枚 《新齐谐·燧人钻火树》:“教 燧人皇帝 钻木取火,以作大烹。”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但是,钻木取火的 燧人氏 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 罗广斌 《在烈火中永生》:“没有墨,就用钻木取火的办法把棉花烧成灰,滴上几滴水,就代替了墨。” 唐 罗隐 《两同书·理乱》:“昔 伯益 凿井, 燧人 钻木。水火之利,於今赖之。”
- 11.
陨丘释义:传说中 燧人氏 四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