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 [jué wèi]
1. 君主国家封贵族的等级。
英[rank(or title)of nobility;]
爵位 引证解释
⒈ 爵号,官位。
引《礼记·礼运》:“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
《逸周书·武称》:“命吏禁掠,无取侵暴,爵位不谦,田宅不亏,各寧其亲,民服如化,武之抚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鑊,见印綬如縗絰。”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於甲科。”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他既不敢受圣朝的爵位,便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
国语词典
爵位 [jué wèi]
⒈ 封爵及职位。
引《礼记·礼运》:「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
《三国演义·第五回》:「众扶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
爵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大夫释义:爵位名。
- 2.
三达尊释义: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
- 3.
上元甲子释义: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个甲子为“中元甲子”,第三个甲子为“下元甲子”,合称“三元甲子”。清 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老夫原是 南京 太常寺一个赞礼,爵位不尊,姓名可隐。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閲歷多少兴亡,又到上元甲子。”
- 4.
上爵释义:上等爵位。
- 5.
上造释义:爵位名。
- 6.
世位释义:⒈谓爵位世代相传。 ⒉世爻之位。
- 7.
世爵释义:世袭的爵位。
- 8.
世袭释义:指帝位、爵位等的世代相传。袭:继承。
- 9.
世袭罔替释义: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罔替意为不更替;不废除。
- 10.
中更释义:⒈爵位名。 ⒉中途变更;中间经历。
- 11.
丰爵释义:⒈尊显的爵位。⒉酒器。图有饮酒亡国的丰侯人形,以为罚爵。参见“丰侯”。
- 12.
丹书白马释义: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13.
九千岁释义:⒈旧称皇帝为“万岁”,“九千岁”则为阿谀权臣之词,谓其仅次于天子。 ⒉太平天囯爵位称谓之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爵职称谓》:“殿前统领转奏右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 14.
买爵释义:汉 制,平民可以用钱财买得爵位或用买得某种爵位的钱财赎罪。
- 15.
五大夫释义:⒈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⒉爵位名。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 16.
五爵释义:五等爵位。 指公、侯、伯、子、男。
- 17.
享大释义:谓享有的食禄优厚。借指爵位高。
- 18.
亭伯释义:汉 魏 爵位名。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参见“亭侯”。
- 19.
亭侯释义:爵位名。
- 20.
人爵释义:爵禄,指人所授予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