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兵 [biàn bīng]
1. 清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
3. 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弁兵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
引清 林则徐 《议设汛地添派弁兵片》:“因议改设汛地,移驻把总一员,添派兵八十名,方足长资保障……所有抽拨弁兵,添设汛防,招募名粮各日期,由司分款造册详咨。”
⒉ 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引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敌军长在弁兵们前呼后拥中,坐滑竿上。”
弁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寖废释义:放弃或废弃。《尹文子·大道上》:“礼乐独行,则私欲寖废;私欲寖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又詔:‘河北 诸州强壮,自三月后并赴州閲习,委知州择其强劲者,刺手背为义勇军;不愿者释之而存其籍,以备守葺城池。’於是强壮寖废。”《清史稿·兵志六》:“承平日久,将弁兵丁,咸居陆地,船敝不修,旧制寖废。”
- 2.
弁勇释义:弁兵。
- 3.
标下释义:部下。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你既驻扎在本境,就在本帅标下,做个先锋。”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交相拍手》:“乾隆 三十四年,文恭 奉命勘 南河 工程,时 封翁 正在标下。”《文明小史》第一回:“刚刚走进城门,碰着营里参府,带领下标下弁兵,打着大旗,掌着号,呼么喝六而来。”
- 4.
棺殓释义:亦作“棺敛”。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
- 5.
燂洗释义:清洗。清 林则徐《请改大鹏营营制折》:“岁需弁兵口粮、燂洗以及修费等项,约需银一千四百餘两。”《清史稿·兵志六》:“乾隆 十六年,令 三江口 战船按季燂洗。”
- 6.
肇衅释义:⒈亦作“肇衅”。 启衅,挑起争端。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文》:“孙卢 肇衅,越 貊 为灾。”清 林则徐《会奏夷船互市情形并空趸开行只数折》:“但既未流毒中华,即不便穷追肇衅。”清 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凡远近要隘之区,俱令严为防守,不许夷人往来;仍密諭弁兵,不得轻率肇衅。”杨尘因《民潮七日记》:“比时,各界同乡会深恐人杂肇衅。”⒉见“肇衅”。
- 7.
营汛释义:⒈军队戍防地。 《林则徐日记·道光五年三月初十日》:“连日所过营汛,皆放礮鸣金,甚有弁兵列队披坚执鋭以迎者,皆慰止之。”⒉指戍防军队。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今 郧阳 五郎议增营汛,其即以乡勇入伍充兵,毋庸召募。”
- 8.
虎神营释义:义和团起义时,清 政府在 北京 编募的禁卫军。 主要用以镇压革命群众,也打击一些洋人。《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壬子,諭:前因近畿一带,拳民藉端滋事,人心浮动,叠经諭令严行查办……除諭飭管理神机营、虎神营王大臣将所部弁兵全行驻厂,并遴派马步队伍,各按地段,昼夜梭巡。倘有匪徒聚众生事,即行拿办。”李希圣《庚子国变记》:“﹝庚子五月﹞二十三日,德 使 克林德 入总理衙门,载漪 伺于路,令所部虎神营杀之。虎神营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诅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