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 [pǔ jì]
1. 普遍济助。
普济 引证解释
⒈ 普遍济助。
引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十:“威以齐物为肃,德以普济为弘。”
普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天释义:⒈对佛的敬称。 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⒉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
- 2.
佛日释义:对佛的敬称。佛教认为佛之法力广大,普济众生,如日之普照大地,故以日为喻。
- 3.
光济释义:⒈犹普济。⒉犹广益,光大。
- 4.
十王真君释义:亦称“地府十王真君”,为地府十殿冥官,即“地府泰素妙广真君,地府阴德定休真君,地府洞明普济真君,地府玄德五灵真君,地府最胜耀明真君,地府宝宿昭成真君,地府神变万灵真君,地府无上正度真君,地府飞魔演庆真君,地府五化威灵真君”。
- 5.
叶落归根释义:比喻事物都有一定的归宿。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后也指离开家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本土。
- 6.
岩麓释义:山脚。 南朝 梁 谢灵运《山居赋》:“葺駢梁于巖麓,栖孤栋于江源。”宋 陈亮《北山普济院记》:“周 显德 二年,吴越王 始建寺于巖麓,曰 九龙。”
- 7.
怠遑释义:亦作“怠皇”。懈怠而闲暇。《诗·商颂·殷武》:“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作“怠皇”,杜预 注:“不敢怠懈自宽暇。”《文选·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之寧静。”薛综 注:“怠,懈也;皇,暇也。言无有懈怠於寧静者。”《后汉书·杨震传》:“留思庶政,无敢怠遑。”明 宋濂《上天竺慈光妙应普济师东溟日公碑铭》:“师知缘契在斯,夙夜德心,罔敢怠遑。”
- 8.
恢济释义:普济;广济。
- 9.
慧雨释义:佛菩萨普济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
- 10.
普济堂释义:清 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机构。《清会典事例·户部·收羇穷》:“康熙 四十五年,京城 广寧门 外,士民公建普济堂……凡老疾无依之人,每栖息於此。司其事者,殊为可嘉。”
- 11.
有口皆碑释义:比喻人人称赞。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记载功绩的石碑。
- 12.
杀人不眨眼释义:形容极其凶狠残忍。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八:“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 13.
水陆道场释义: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宋 苏轼《释迦文佛颂》引:“元祐 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王氏 ﹞请旧日尼院中各众,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五》:“但在这里,却也太没有生气,只见和尚自做水陆道场,男男女女上庙拜佛,真令人看得索然气尽。”
- 14.
法轮常转释义:法轮:佛家语,轮有二义,一为运转,一为摧碾,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 指佛法无边,普济众生。
- 15.
电光石火释义:闪电和燧 石的火光。原为佛教用语。比喻事物转瞬即逝。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七:“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元姬翼《恣逍遥》词:“昨日婴孩,今朝老大,百年间电光石火。”
- 16.
看风使舵释义:也说看风使帆。比喻根据情势,随机应变(多含贬义)。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
- 17.
祥河辍水释义:佛经中谓佛以身断急川,普济众生。
- 18.
秀才村释义:《北史·李裔传》:“﹝ 李愔 ﹞与从父兄 普济 并应秀才举,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 ”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
- 19.
精神抖擞释义:形容精神振奋。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九:“抖擞精神透关去。”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 抖擞:振作,奋发。
- 20.
胴胧释义:⒈月初出貌;微明貌。《文选·潘岳<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李善 注引《埤苍》:“朣朧,欲明也。”唐 沉佺期《关山月》诗:“汉 月生 辽 海,朣朧出半暉。”金 李纯甫《雪后》诗:“恍如堕我银沙界,清光縞夜寒朣朧。”⒉昏暗不清貌。唐 刘得仁《宿普济寺》诗:“待鸣晓鐘后,万井復朣朧。”明 梅鼎祚《玉合记·逢世》:“大罗天蕊榜朣朧,奏芳名禁籍通。”⒊象声词。三国 魏 左延年《秦女休行》:“刀未下,朣朧击鼓赦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