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普及 普及的意思

普及

简体普及
繁体
拼音pǔ jí
注音ㄆㄨˇ ㄐ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ǔ, ◎ 全,广,遍。【组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jí,(1) 从后头跟上。【组词】:来得及。赶不及。(2) 达到。【组词】: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3) 趁着,乘。【组词】:及时。及早。及锋而试。(4) 连词,和,跟。【例句】: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基本含义

普及指的是使得某个事物或概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使之成为大众共知的状态。

普及的意思

普及 [pǔ jí]

1. 普遍传播。

普及教育。

[ diffuse; spread; ]

2. 普遍推广。

普及学术成果。

[ popularize; disseminate; ]

普及 引证解释

⒈ 普遍传播;普遍推广。

《大悲咒·甘露门》:“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花岗之役》:“而内地革命风潮,亦已普及,军心民心,皆同归向。”
夏曾佑 《小说原理》:“如《元人百种曲》、 汲古阁 所刊《六十种曲》之类,此种专为演剧而设,然犹病其文理太深,不能普及。”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所以能得到这样发展,正说明年画到了这个时期,才普及到民间,才有了群众基础。”
吴晗 《学习集·历史剧是艺术,但是和历史有关》:“从观众方面来说,历史剧是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


国语词典

普及 [pǔ jí]

⒈ 遍布,遍及于一般。

如:「教育普及」。

遍及 普遍 普通

提高


普及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广泛释义:(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内容广泛。 题材广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 2.
      普通释义:平常的;一般的:普通人。 普通劳动者。这种款式很普通。
    • 3.
      普遍释义:存在的面很广泛;具有共同性的:普遍现象。 普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十分普遍。
    • 4.
      遍及释义:普遍地达到:影响遍及海外。

普及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提高释义: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提高水位。 提高警惕。提高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普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里巴人释义: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2.
      偃风释义:⒈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⒉草倒伏于风中。
    • 3.
      关系释义: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正确处理科学技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这个电门跟那盏灯没有关系。⒉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拉关系。关系户。夫妻关系。军民关系。社会关系。⒊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这一点很有关系。没有关系,修理修理照样儿能用。⒋泛指原因、条件等:由于时间关系,暂时谈到这里为止。⒌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随身带上团的关系。⒍关联;牵涉: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 4.
      分类信息释义:WEB 2的衍生物,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模式,它让网络变的跟老百姓更普及更贴近生活方便生活。
    • 5.
      制卡释义:近些年国内一个新兴的行业,但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国第一张银行卡的时候,银行卡业务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已经普及,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和消费服务的信用凭证。
    • 6.
      化及豚鱼释义: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
    • 7.
      化周释义:谓教化普及。
    • 8.
      化钧释义:⒈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史记·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裴骃集解引崔浩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宋陆游《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明李东阳《任贤》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⒉教化普及。
    • 9.
      升沉释义:⒈升谓升进,沉谓黜退。 指仕宦之升降进退。唐 刘肃《大唐新语·惩戒》:“始,仁轨 既官达,其弟 仁相 在乡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与 轨 别籍。”⒉指升进与黜退者。前蜀 杜光庭《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神功救物,无遗动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内。”⒊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唐 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宋 杨万里《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不妨冷眼看昇沉。”⒋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唐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 10.
      启蒙释义:⒈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蒙老师。 启蒙读物。⒉普及新知识,使摆脱愚昧和迷信:启蒙运动。
    • 11.
      国家公园释义:国家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为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同时供公众参观旅游而划出的大面积场所。
    • 12.
      地学夏令营释义:中小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地学科技活动。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探索。以野外活动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矿产等知识,和旅游联系较密切,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学普及活动。
    • 13.
      天文馆释义:普及天文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中国第一所天文馆1957年建于北京。
    • 14.
      学龄儿童释义:1、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 2、指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阶段的儿童。
    • 15.
      家庭版释义:创立一个专门针对家庭用户或普通用户使用的,大众化(便于推广)的普及形的东西。
    • 16.
      小康型消费释义:指基本生活消费比较富裕的消费类型。主要表现在吃﹑穿等消费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证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准有所提高;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占有重要位置。
    • 17.
      平民文学释义:⒈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⒉指民间文学。
    • 18.
      幻灯释义:通过一种光学装置(幻灯机),把一定大小的图片或透明正片上的影像放大,使成像于银幕或屏幕上。有直射幻灯、反射幻灯、显微幻灯数种。用于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剧场放映背景天幕等。
    • 19.
      应运而生释义: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应运而生。
    • 20.
      开中释义:明 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 三年,初行于 山西 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 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有明 盐法,莫善於开中。洪武 三年,山西 行省言:‘大同 粮储,自 陵县 运至 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 大同 仓入米一石,太原 仓入米一石三斗,给 淮 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 陆深《燕闲录》:“沉存中《笔谈》,载兵部员外郎 范祥 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

普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里巴人释义: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2.
      偃风释义:⒈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⒉草倒伏于风中。
    • 3.
      关系释义: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正确处理科学技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这个电门跟那盏灯没有关系。⒉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拉关系。关系户。夫妻关系。军民关系。社会关系。⒊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这一点很有关系。没有关系,修理修理照样儿能用。⒋泛指原因、条件等:由于时间关系,暂时谈到这里为止。⒌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随身带上团的关系。⒍关联;牵涉: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 4.
      分类信息释义:WEB 2的衍生物,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模式,它让网络变的跟老百姓更普及更贴近生活方便生活。
    • 5.
      制卡释义:近些年国内一个新兴的行业,但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国第一张银行卡的时候,银行卡业务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已经普及,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和消费服务的信用凭证。
    • 6.
      化及豚鱼释义: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
    • 7.
      化周释义:谓教化普及。
    • 8.
      化钧释义:⒈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史记·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裴骃集解引崔浩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宋陆游《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明李东阳《任贤》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⒉教化普及。
    • 9.
      升沉释义:⒈升谓升进,沉谓黜退。 指仕宦之升降进退。唐 刘肃《大唐新语·惩戒》:“始,仁轨 既官达,其弟 仁相 在乡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与 轨 别籍。”⒉指升进与黜退者。前蜀 杜光庭《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神功救物,无遗动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内。”⒊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唐 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宋 杨万里《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不妨冷眼看昇沉。”⒋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唐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 10.
      启蒙释义:⒈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蒙老师。 启蒙读物。⒉普及新知识,使摆脱愚昧和迷信:启蒙运动。
    • 11.
      国家公园释义:国家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为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同时供公众参观旅游而划出的大面积场所。
    • 12.
      地学夏令营释义:中小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地学科技活动。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探索。以野外活动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矿产等知识,和旅游联系较密切,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学普及活动。
    • 13.
      天文馆释义:普及天文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中国第一所天文馆1957年建于北京。
    • 14.
      学龄儿童释义:1、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 2、指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阶段的儿童。
    • 15.
      家庭版释义:创立一个专门针对家庭用户或普通用户使用的,大众化(便于推广)的普及形的东西。
    • 16.
      小康型消费释义:指基本生活消费比较富裕的消费类型。主要表现在吃﹑穿等消费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证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准有所提高;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占有重要位置。
    • 17.
      平民文学释义:⒈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⒉指民间文学。
    • 18.
      幻灯释义:通过一种光学装置(幻灯机),把一定大小的图片或透明正片上的影像放大,使成像于银幕或屏幕上。有直射幻灯、反射幻灯、显微幻灯数种。用于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剧场放映背景天幕等。
    • 19.
      应运而生释义: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应运而生。
    • 20.
      开中释义:明 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 三年,初行于 山西 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 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有明 盐法,莫善於开中。洪武 三年,山西 行省言:‘大同 粮储,自 陵县 运至 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 大同 仓入米一石,太原 仓入米一石三斗,给 淮 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 陆深《燕闲录》:“沉存中《笔谈》,载兵部员外郎 范祥 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

普及造句

1.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2.文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为群众不仅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3.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4.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阳春白雪。

5.为了我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要大力宣传普及小学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

7.现代教育如此普及,还有目不识丁的人吗?

8.开展体育运动,首先要做好普及工作,同时还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9.现在电话普及了,新年里我们用电话拜年。

10.我们要努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程度。

11.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12.中国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1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14.国家将在适当的时候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15.普及教育的同时还要扫除青壮年文盲。

16.我们要普及教育,扫除文盲。

17.为了普及法律知识,这本法制教材应当人生在勤。

18.雷锋精神普及了中国,甚至还走向了世界。

19.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很普及了。

20.网路普及之后,个人网站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普及(pu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普及是什么意思 普及读音 怎么读 普及,拼音是pǔ jí,普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普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