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书 [zá shū]
1. 旧指小说、杂记、随笔一类著作。
杂书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小说、杂记、随笔一类著作。
引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晋 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説》、《幽明録》、《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詼谐小辩,或神鬼怪物。”
震钧 《天咫偶闻》卷二:“此外,杂书无益之言,悉当屏絶。请敕旗下人,自经史外杂书不许翻译。”
国语词典
杂书 [zá shū]
⒈ 泛指小说、杂剧之类的书籍。
引《红楼梦·第四二回》:「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杂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佐杂释义:清 代州县官署内助理官吏佐贰、首领、杂职三者的统称。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三》:“佐杂书小狱者,必交於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河臺本是箇从河工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这个人叫 许澄波,是一个 苏州 候补佐杂。”
- 2.
汲冢书释义:晋 太康 二年,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 内有《纪年》、《易经》、《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国语》、《名》、《师春》、《琐语》、《梁丘藏》、《缴书》、《生封》、《大历》、《穆天子传》、《图诗》、及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计七十五篇。竹书皆 先秦 科斗字。晋武帝 命 荀勗 撰次,以为《中经》。原简早已不传。参阅《晋书·束晳传》、《荀勗传》。
- 3.
沈泯释义:湮没;泯灭。宋 文天祥《知韶州刘容斋墓志铭》:“其邑子 文天祥 与人言,欷歔慷慨,重惧前辈言行久远沉泯,无以训来者。”清 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自 季怀 之卒,余久欲状其志行,卒卒未果。今已八年,恐遂沉泯,乃拉杂书之。”
- 4.
海国释义:⒈近海地域。唐 张籍《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宋 苏轼《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清 何绍基《沪上杂书》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⒉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明 何景明《送宗鲁使安南》诗:“日月天门逈,星辰海国遥。”清 卓尔堪《题刘松年海岛图》:“中华 百货资百蛮,海国纷纷估客船。”清 魏源《寰海后》诗之九:“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 5.
火见释义:心星出现。《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宋 陆游《村舍杂书》诗之五:“作麴及良时,火见金始伏。”
- 6.
赤侧释义:⒈亦作“赤仄”。古代一种外边为赤铜的钱币,汉武帝 时始铸。《史记·平準书》:“郡国多姦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今钱见有赤侧者,不知作法云何。”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侧,边也。”《汉书·食货志下》作“赤仄”。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但赤侧深巧学之患,榆荚难轻重之权。”《北史·隋本纪下论》:“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内;红腐之粟,充积於塞下。”⒉泛指钱币。宋 陆游《老学庵北窗杂书》诗:“不恨囊中无赤仄,且欣案
- 7.
赵壁释义:⒈韩信 击 赵 ,佯弃鼓旗,诱 赵 军空壁逐利,即驰入 赵 军壁垒,遂大破 赵 军。 事载《史记·淮阴侯列传》。《宋书·胡藩刘康祖等传论》:“盖乃 赵 壁拔帜之机, 官渡 熸师之日。” 清 王省山 《奉檄调赴军营途中杂书》诗:“ 韩信 赵 壁摧, 曹操 袁 军盪。”⒉借指敌军的营垒。 清 赵文哲 《充斋枉顾复出一章》诗:“飞将军号 君孰锡 ,一帜翩然驰 赵 壁。”
- 8.
道翁释义:年长的道士。 宋 陆游《杂书幽居事》诗之二:“道翁来不速,一笑倒吾樽。”宋 陆游《怀旧》诗之二:“青城 之西溪谷深,道翁巢居独鼓琴。”
- 9.
门外人释义:⒈五代 时,宦官专权,称百官为“门外人”。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高祖 ﹞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官”元 胡三省 注:“自 刘龑 之后,专任宦者,谓百官为门外人。”⒉门外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余於杂书稍涉猎,独未一閲丹经,然歟否歟?非门外人所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