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 [shì rú]
1. 俗儒。
2. 指经师。
4. 当代的学者。
世儒 引证解释
⒈ 俗儒。
引《史记·律书》:“岂与世儒闇於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遂执不移等哉!”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廙》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宋 陆游 《唐虞》诗:“大道岂容私学裂,专门常怪世儒非。”
清 恽敬 《崇仁学案书后》:“至与弟讼祭田一事,世儒多为先生设辞以解者,此未得先生之意也。”
⒉ 指经师。
引汉 王充 《论衡·问孔》:“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説经者为世儒。”
⒊ 当代的学者。
引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门人世儒,是以增慟。”
国语词典
世儒 [shì rú]
⒈ 没有特别的操守而见称于世俗的儒者。
引《史记·卷二五·律书》:「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
三国魏·曹植〈赠丁翼〉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⒉ 当世的学者。
引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门人世儒,是以增恸。」
世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者释义:霸者,成霸王之业者。 伯,通“霸”。《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世儒只讲得一箇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
- 2.
先儒释义: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 3.
剽攘释义:⒈掠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军士剽攘,非汝之过。”⒉抄袭窃取。明 宋濂《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 4.
宓子贱释义:春秋 时 鲁国 人。名 不齐,字 子贱,孔子 弟子。曾为 单父 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
- 5.
星历释义:⒈天文历法。《史记·历书论》:“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唐 韩愈《襄阳卢丞墓志铭》:“阴阳星历,近世儒莫学。”《元史·刘敏传》:“选民习星历者为司天太史氏。”⒉星辰。《管子·五行》:“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参见“星辰”。⒊指代年岁。宋 曾巩《谢元丰元年历日表》:“一远闕庭,十移星历。”
- 6.
材武释义:⒈有才能而且勇武。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以 韩信 材武,所王北近 巩 洛,南迫 宛叶,东有 淮阳,皆天下劲兵处,迺詔徙 韩王信 王 太原 以北,备御 胡。”《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康元年》:“廞 以 李特 兄弟材武,其党类皆 巴 西人,与 廞 同郡,厚遇之以为爪牙。”⒉指才能与武艺。《新唐书·李珙传》:“又有 李珙 者,世儒家,珙 独尚材武。”宋 曾巩《奉议郎景思谊授东上阁门使鄜延第一副将制》:“尔能致其材武,奋击黠 羗,克敌摧锋,屡以捷报。”《明史·梅之焕传》:“之焕 虽文士,负材武,善射。”⒊指
- 7.
衣则成人,水则成田释义:比喻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作用。宋 陈亮《问答下九》:“萧何、娄敬 盖亦知天下之势而已,而未知圣人本末具举之道,故使论者犹有疑焉。且谚有云:‘衣则成人,水则成田。’此岂有内外轻重之异哉?世儒之论所未及也。”
- 8.
辩斥释义:辩驳,驳正。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离骚》所问,盖 齐 东里社、鬼巫虚谬之谈,屈子 放逐无聊,感而笔之,以问后世。世儒不能辩斥,而好奇如 沉约 者,又引之以释《纪年》。”
- 9.
钻仰释义:深入研求。语本《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刑昺 疏:“言夫子之道高坚,不可穷尽……故仰而求之则益高,钻研求之则益坚。”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宋 王禹偁《送孙何序》:“服勤古道,钻仰经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生,或锻鍊苛求,百端掊击。”李详《论桐城派》:“小亦钻仰先达,树义卓然。”
- 10.
黄耇释义:⒈年老。 《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毛 传:“黄,黄髮也;耇,老。”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永无执圭之望。”宋 王安石《奉酬许承权》诗:“后会敢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亦指年老的人。景耀月《读史感言》诗:“熊羆一入占,后车载黄耇。”⒉元老。《汉书·师丹传》:“丹 经为世儒宗,德为国黄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