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钝 [lì dùn]
1. 锋利与滞钝。
例兵器各有利钝。
英[ sharp or blunt; ]
2. 顺利与困难。
例事先权衡利钝。
英[ smooth or troublesome; ]
利钝 引证解释
⒈ 锋利与不锋利。
引汉 王充 《论衡·案书》:“两刃相割,利钝乃知。”
⒉ 胜败;吉凶。
引《新唐书·李德裕传》:“惟陛下圣策先定,不以小利钝为浮议所摇,则有功矣。”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燕 兵初起时, 燕王 问他:‘利钝如何?’”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自成 进曰:‘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小天时以决利钝,大天时以决兴亡。”
⒊ 偏指失败。
引《魏书·叱列延庆传》:“若万一战有利钝,则大事去矣。”
⒋ 谓敏捷与迟钝。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宋 欧阳修 《论逐路取人札子》:“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
国语词典
利钝 [lì dùn]
⒈ 顺利与艰难阻碍。
引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⒉ 敏捷与迟钝。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⒊ 吉凶。
利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钝释义:⒈锋利或不锋利:刀剑有利钝。 ⒉顺利或不顺利:成败利钝。
- 2.
成败释义:成功或失败:成败利钝。成败在此一举。
- 3.
犀革释义:犀牛皮。《左传·庄公十二年》:“陈 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南山 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晋书·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 离朱 与瞽者同眼之説也。”
- 4.
积思释义:⒈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晋 陆云《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终於 孝平、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⒉刻骨相思。南朝 齐 王融《奉和南海王殿
- 5.
罋罂释义:泛指各种陶制容器。 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譬犹金石之消於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罋罌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復炉灶之事也。”
- 6.
肉试释义:谓以兽躯试验刀剑锋刃之利钝。
- 7.
议恤释义:⒈亦作“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明 吴尚默《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⒉见“议卹”。
- 8.
逆覩释义:亦作“逆睹”。预知;预见。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明 徐渭《策》:“辟如舟人已逆睹安流之在前,县水激湍,祗寻丈耳;致死命於寻丈,则坐享其安流,人孰不竭力以为之哉!”明 王琼《双溪杂记》:“后来之变故无形,非愚臣之所能逆覩。”吴中弼《上海罢市救亡史》:“利害得失,尚难逆睹。”
- 9.
锋头释义:⒈指笔尖。引申为文词。明 王衡《郁轮袍》第一折:“读残书轧鳖鳖,饿杀北窓萤……有什么锋头利钝,舌底雄雌。”⒉犀利的笔触。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写法的确不过平铺直叙,但到处是刺……虽然重译,也得竭力保存它的锋头。”⒊比喻形势发展的方向或紧张的情势。《劫馀灰》第七回:“你快点好了,到船上去,好歹趁这个锋头,发一个大利市。”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至此捉人消息更见确实,各人遂纷纷觅地暂避锋头。”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二:“老甘 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 10.
顺辞释义:⒈祝辞,祭神的祈祷之辞。《国语·楚语下》:“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肃肃济济,如或临之。”《周礼·春官·小祝》“顺丰年”清 孙诒让 正义:“以丰年是嘉祥之事,故为祝辞……《国语·楚语》云:‘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亦祝辞之义。”⒉逊顺的言词。《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刘矩 ﹞顺辞默諫,多见省用。”李贤 注:“顺辞,不忤旨。”《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儼 曰:‘权 邀 羽 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 羽 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
利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钝释义:⒈锋利或不锋利:刀剑有利钝。 ⒉顺利或不顺利:成败利钝。
- 2.
成败释义:成功或失败:成败利钝。成败在此一举。
- 3.
犀革释义:犀牛皮。《左传·庄公十二年》:“陈 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南山 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晋书·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 离朱 与瞽者同眼之説也。”
- 4.
积思释义:⒈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晋 陆云《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终於 孝平、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⒉刻骨相思。南朝 齐 王融《奉和南海王殿
- 5.
罋罂释义:泛指各种陶制容器。 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譬犹金石之消於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罋罌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復炉灶之事也。”
- 6.
肉试释义:谓以兽躯试验刀剑锋刃之利钝。
- 7.
议恤释义:⒈亦作“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明 吴尚默《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⒉见“议卹”。
- 8.
逆覩释义:亦作“逆睹”。预知;预见。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明 徐渭《策》:“辟如舟人已逆睹安流之在前,县水激湍,祗寻丈耳;致死命於寻丈,则坐享其安流,人孰不竭力以为之哉!”明 王琼《双溪杂记》:“后来之变故无形,非愚臣之所能逆覩。”吴中弼《上海罢市救亡史》:“利害得失,尚难逆睹。”
- 9.
锋头释义:⒈指笔尖。引申为文词。明 王衡《郁轮袍》第一折:“读残书轧鳖鳖,饿杀北窓萤……有什么锋头利钝,舌底雄雌。”⒉犀利的笔触。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写法的确不过平铺直叙,但到处是刺……虽然重译,也得竭力保存它的锋头。”⒊比喻形势发展的方向或紧张的情势。《劫馀灰》第七回:“你快点好了,到船上去,好歹趁这个锋头,发一个大利市。”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至此捉人消息更见确实,各人遂纷纷觅地暂避锋头。”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二:“老甘 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 10.
顺辞释义:⒈祝辞,祭神的祈祷之辞。《国语·楚语下》:“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肃肃济济,如或临之。”《周礼·春官·小祝》“顺丰年”清 孙诒让 正义:“以丰年是嘉祥之事,故为祝辞……《国语·楚语》云:‘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亦祝辞之义。”⒉逊顺的言词。《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刘矩 ﹞顺辞默諫,多见省用。”李贤 注:“顺辞,不忤旨。”《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儼 曰:‘权 邀 羽 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 羽 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