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貌 [nián mào]
1. 年龄容貌。
年貌 引证解释
⒈ 年龄容貌。
引《列子·力命》:“北宫子 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
唐 李群玉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诗:“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可这里,有个妇女,也是贵乡人,年貌与兄正当,小可欲将他来奉仁兄箕帚,意下如何?”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叶通 又説明那 谈大人 的年貌。”
国语词典
年貌 [nián mào]
⒈ 年岁和相貌。
引南朝宋·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年貌:武乡试、武会试时,由兵部查验应试者年岁、相貌、家乡何处人、何姓何名。」
年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卯簿释义:旧时官署中的名册。点卯时用之,故称。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各役过堂点卯。卯簿详註年貌、籍贯、住址及著役日期、经管某事于姓名之下。”
- 2.
印票释义:旧时官方颁发的券证。《清会典事例·户部·给印票执照》:“雍正 十三年定:凡八旗在京官员兵丁閒散另住户下人等,均令该佐领给与印票,开明各年貌家口,以备街道步军尉查验。”《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二十八年,定各省棚民单身赁垦者,令於原籍州县领给印票,并有亲族保领,方准租种安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有能急公将本年钱粮完半者,本县给与印票,免今年杂差之半。”
- 3.
嘉偶释义:同“嘉耦”。 汉 焦赣《易林·随之观》:“志合意同,姬姜相从,嘉偶在门,夫子悦喜。”晋 陆机《为陆思远妇作》诗:“二合兆嘉偶,女子礼有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更兼二人年貌相当,天生就的一双嘉偶。”一本作“嘉耦”。
- 4.
宝姥释义:称女仙中年貌不年轻者。 宋 崔公度《感山赋》:“曳泉绅之飘颻,束云衣之迴还。樻众精於宝姥,糝灵气於天丹。”
- 5.
家状释义: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 唐 无名氏《秀师言记》:“崔 家小娘子,容德无比,年已及筓,供奉与他取家状,到府日,求 秦 晋 之匹可乎?”《宋史·选举志一》:“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清 赵翼《题竹初自述文》诗:“竹初 自述文,亦以代家状。”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唐选人家状即今履历》:“所云家状,即今之履歷、亲供也。”
- 6.
寡鹄释义:⒈丧偶的天鹅。用以比喻寡妇或不能婚嫁的女子。唐 李商隐《圣女祠》诗:“寡鵠迷苍壑,羈凰怨翠梧。”冯浩 笺注:“《列女传》:陶婴 夫死守义,作歌曰:‘悲夫黄鵠之早孤,七年不双。’”明 沉鲸《双珠记·纩衣寄诗》:“奴家年貌正芳,才情俱妙,不幸被州司报选入宫,遂成寡鵠孤鸿。终身不耦,如何是了?”清 黄遵宪《送女弟》诗:“汝姑哀寡鵠,哀肠多鬱紆。”⒉琴曲名。《西京杂记》卷五:“齐 人 刘道强 善弹琴,能作《单鵠寡鳧》之弄,听者皆悲。”后省称“寡鵠”。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闇镜对孤鸞,哀弦留《寡鵠》。”
- 7.
年貌册释义:旧时摄影术未发明,名籍中多载明各人年貌特征,故称年貌册。 清 袁枚《新齐谐·怪风》:“此等风塞外至冬常常有之,不伤性命。但公等为砂石所击,从此尽成麻面,年貌册又须另造矣。”
- 8.
年貌释义:年岁和相貌:两人年貌相当。
- 9.
按比释义:⒈核定户籍时检查年貌。《后汉书·江革传》:“每至岁时,县官按比。”李贤 注:“按验以比之,犹今皃閲也。”一本作“案比”。参见“案比”。⒉犹安排。《文选·陆机<文赋>》“选义按部”唐 李善 注:“选择义理,按比而用之以为部次。”
- 10.
正案释义:⒈正式审定的名单。 《文明小史》第一回:“发出案来,接着便是正场、初覆、二覆、三覆,不到半月都已考完。发出正案,跟手考试武童。”《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又覆准:顺天 録遗之贡监生员,学政务与正案一体详造年貌籍贯全册咨送,以便监试按册查覈。”⒉正式案件。《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白公 ﹞又向 子谨 道:‘此刻正案已完,可以差个人拿我们两个名片,请 铁公 进来坐坐罢。’”
- 11.
汛口释义:盘查来往船只的关口。 《清史稿·食货志一》:“商船将船主、舵工、水手年貌籍贯并填照内,出洋时,取具各船互结,至汛口照验放行。”
- 12.
照对释义:⒈犹核对;对照。 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贴黄》:“照对臣所统本军官兵一万二千餘人……实出战只有七千人。”《文献通考·经籍一》:“每帙止用元写本一册校正而已,更无兼本照对。第数既多,难得精密。”《元典章·兵部一·无夫军妻配无妇军》:“今后莫若将此等鰥夫寡妇照对年貌相应,官为配对成户,与国出力。”⒉问话;对话。宋 洪迈《夷坚丙志·黄十翁》:“俄持巨镜下照,了无寃业,即令诣总管司照对。”
- 13.
犯由释义:⒈罪状。宋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闹之地……其前列荷校囚数人,大书犯由云:‘某人为不合抢扑釵鐶,挨搪妇女。’”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若问着此一节呵如何诉休?你便索与他箇知情的犯由。”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验年貌,问明犯由。”⒉“犯由牌”的省称。《水浒传》第二七回:“东平 府尹判了一箇‘剐’字,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庆奴 不合因姦杀害两条性命,押赴市曹处斩。但见:犯由前引,棍棒后随。”
- 14.
盈歇释义:犹盛衰。南朝 宋 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
- 15.
相似释义:相像:这两个人年貌相似。
- 16.
相蒙释义:⒈互相欺骗;互相隐瞒。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唐 杜甫《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⒉相关联;相符合。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明 沉德符《野获编·神仙·王子龙》:“孙 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 17.
究明释义:查明;研究清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务将逆谋始末,死党名数并姓氏、年貌、籍贯及分佈何处,逐一究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艺研究>例言》:“《文艺研究》的倾向,在究明文艺与社会之关系。”
- 18.
认保状释义:保证书。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开明年貌籍贯,投具认保状。”亦省作“认状”。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于开报点僉时,须验其人相貌奸良,家道厚薄,并令该粮房及里甲等保结,方许投递认状。”
- 19.
过省释义:⒈探亲;前往看望。 晋 葛洪《神仙传·尹轨》:“公度 过省之,孝子遂説其孤苦。”《新唐书·张俭传》:“有 思结 部者,穷归于 俭,俭 受而安辑之。其在磧北者,亲戚私相过省,俭 不禁,示羈縻而已。”⒉通过省试。宋 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伏见祖宗旧制,过省举人,一经殿试,黜落不少。”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凡应举及免举人,州县给歷一道,亲书年貌世系,及所肄业於歷首,执以赴举,过省参对笔跡异同,以防伪滥。”
- 20.
违隔释义:阻隔;隔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生夜梦女来,曰:‘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覿面遂致违隔。妾已忧愤死,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