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侍 [nǚ shì]
1. 旧称女服务员;女招待。
英[ waitress; ]
2. 侍女。
英[ maid; ]
女侍 引证解释
⒈ 女的文书侍从人员。
引《宋书·百官志上》:“女侍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护衣服,奏事 明光殿。”
⒉ 侍女。
引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仲仙 与姊妹及诸女侍咸在。”
⒊ 女招待。
引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一伙女侍,在店里和饮客大谈文学,思想起来,好不肉麻煞人也。”
国语词典
女侍 [nǚ shì]
⒈ 侍女。也作「女给」。
引《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请外命妇等应集坛所者听夜行,其应采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进筐、钩载之而行。」
近女婢
女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侍人释义:⒈君王的近侍。《左传·襄公二五年》:“公鞭侍人 贾举 而又近之,乃为 崔子 间公。”《孟子·万章上》:“若 孔子 主 痈疽 与侍人 瘠环,何以为 孔子?”⒉随身的奴仆。后多指女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相如 乃令侍人重赐 文君 侍者通殷勤。”《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荀采》:“采 因勅令左右辨浴。既入室而掩户,权令侍人避之。”《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母病困。临终,戒 涣 曄 以‘普 之侍人,有諂害之性……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
- 2.
儿孙绕膝释义:子孙围绕膝下。 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
- 3.
召幸释义:⒈特指皇帝召见。 ⒉指皇帝召唤妃嫔宫女侍寝。
- 4.
四礼释义:⒈古代加冠、婚嫁、治丧、祭祀仪式的合称。 ⒉旧时妇女侍奉丈夫的四项准则。
- 5.
宫妃释义:泛指宫中妃妾、女侍。
- 6.
引审释义:犹审查。 《元典章·户部四·抱乳小叔不收继》:“徐旺 年老孤独,别无儿女侍奉,难议收继,仰更为引审。”
- 7.
游醼释义:同“游宴”。 嬉游聚饮;交游宴饮。汉 枚乘《七发》:“越 女侍前,齐 姬奉后,往来游醼,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醼,一本作“讌”。清 徐士銮《宋艳·瑕纇》:“韩世忠 晚年,好游醼,常赴诸统制之请,莫不以妻妾劝酒,必酣醉而后归。”参见“游宴”。
- 8.
玄夷释义:⒈我国古代东夷九种之一。《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⒉指东夷的君长。唐 宋之问《谒禹庙》诗:“玄夷 届瑶席,玉女侍清都。”明 刘基《会稽》诗:“玄夷 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⒊谓与道同而无形。晋 郗超《奉法要》:“虽復福踰山河,贵极三界,倚伏旋还,终坠罪苦,岂获寧神大造,泊然玄夷哉!”
- 9.
绕膝释义:儿女围绕在父母的跟前,引申为儿女侍奉在父母身边,孝养父母。
- 10.
茱萸女释义:唐 俗重阳节登高宴饮时佐酒的女侍。
- 11.
视膳释义:古代臣下侍奉君主或子女侍奉双亲进餐的一种礼节。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唐 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孝女视膳,令妇执笄。”《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至此吉礼告成,他三人从此问安视膳,弋雁听鸡,卿绣儂吟,妇随夫唱。”
- 12.
阿蛮释义:⒈唐女伶名。 ⒉指唐白居易女侍小蛮。⒊杨贵妃的小名。
- 13.
鼲貂释义:鼲和貂。 均为鼠属,其毛皮极为珍贵,可制衣裘。古代侍臣常以其尾为冠饰。汉 刘桢《答曹丕借廓落带书》:“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幘。”《北史·魏任城王澄传》:“澄 上表諫曰:‘高祖、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清 钱澄之《典裘歌》:“过市鼲貂殊足羞,不衷妖服迹如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