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从学 从学的意思
cóngxué

从学

简体从学
繁体從學
拼音cóng xué
注音ㄘㄨㄥˊ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óng,(1) 跟随。【组词】:愿从其后。(2) 依顺。【组词】:顺从。盲从。从善如流。(3) 采取,按照。【组词】:从优。(4) 从事;参加。【组词】:从业。从政。投笔从戎。(5) 由,自。【组词】:从古至今。从我做起。(6) 跟随的人。【组词】:侍从。仆从。(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例句】: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组词】:主从。从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指通过学习,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经验。

从学的意思

从学 [cóng xué]

1. 就学。

从学 引证解释

⒈ 就学。

宋 王得臣 《<麈史>序》:“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於京师。”


从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何释义:⒈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 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⒉什么。于,助词。汉 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⒊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 之从学,
    • 2.
      从学释义:就学。宋 王得臣《<麈史>序》:“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於京师。”
    • 3.
      出钱释义:⒈放债;贷钱于人。《史记·孟尝君列传》:“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 薛。岁餘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高柔 ﹞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 焦子文,求不得。’”⒉拿出钱来。《汉书·文翁传》:“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宋史·食货志上四》:“又农民出钱难於出力,若遇凶年,则卖庄田、牛具、桑柘,以钱纳官。”《水浒传》第三六回:“那教
    • 4.
      学而上行释义:学习了然后追求更高的目标,是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发展而来。
    • 5.
      就书释义:谓前往从学。
    • 6.
      扁桃核释义:扁桃核也叫扁桃仁、巴旦木是出产自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一种坚果。“Badam”从学术上解释,起源于波斯语,表示“内核”的意思。
    • 7.
      捐官释义:纳资求官。《红楼梦》第十回:“冯紫英 因説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 张 名 友士 ……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捐官。”《文明小史》第五三回:“这 秦凤梧 虽是观察公,捐官的时候未曾指省,没处可以候补,不过顶戴荣身罢了。”
    • 8.
      文翁释义:汉 庐江 舒 人。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文翁 復存。”唐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宋 范仲淹《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清 姜埰《杂咏》:“思 吴 失 张翰,化 蜀 愧 文翁。”
    • 9.
      洛阳社释义: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 10.
      渴日释义:⒈尽日,终日。 ⒉时间不足。语本《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苦渴无日。”明杨慎《艺林伐山·渴日竞辰》:“魏董遇字季真,从学者苦渴日。⒊旱日。
    • 11.
      班费释义:班集体从学生处收取的少量钱款,或通过公共活动获得集体资金来源。
    • 12.
      白社释义:⒈地名。 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唐 吴筠《高士咏·董威辇》:“董京 依 白社,散髮咏玄风。”⒉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白社,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⒊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唐 白居易《长安送柳大东归》诗
    • 13.
      私淑弟子释义: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
    • 14.
      芸芸学子释义:众多从学的人。
    • 15.
      走从释义:谓上门就读。《负曝闲谈》第一回:“在镇上招几个走从学生,一年弄个三四十吊钱,将就度日。”
    • 16.
      通笺释义:往来的书信。明 杨基 《赠秦侍仪》诗:“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 17.
      雾市释义:⒈据《后汉书·张楷传》,张楷 字 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隐居 弘农 山中。 其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人即以“雾市”喻从学弟子会集之所。唐 苏颋《勤学犯夜判对》:“朝游雾市,披学序之图书;暝出香街,听严城之钟皷。”五代 李瀚《蒙求》诗:“公超 雾市,鲁般 云梯。”⒉用以指人烟辏集之处。《旧唐书·僖宗纪》:“己卯,黄巢 收其残众,由 蓝田关 而遁。庚辰,收復京城。天下行营兵马都监 杨復光 上章告捷行在,曰:‘顷者妖兴雾市,啸聚丛祠,而岳牧藩侯,备盗不谨。’”⒊比喻繁华的集

从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何释义:⒈为何;如何。 《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唐 王季友《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⒉什么。于,助词。汉 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⒊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 之从学,
    • 2.
      从学释义:就学。宋 王得臣《<麈史>序》:“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於京师。”
    • 3.
      出钱释义:⒈放债;贷钱于人。《史记·孟尝君列传》:“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 薛。岁餘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高柔 ﹞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 焦子文,求不得。’”⒉拿出钱来。《汉书·文翁传》:“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宋史·食货志上四》:“又农民出钱难於出力,若遇凶年,则卖庄田、牛具、桑柘,以钱纳官。”《水浒传》第三六回:“那教
    • 4.
      学而上行释义:学习了然后追求更高的目标,是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发展而来。
    • 5.
      就书释义:谓前往从学。
    • 6.
      扁桃核释义:扁桃核也叫扁桃仁、巴旦木是出产自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一种坚果。“Badam”从学术上解释,起源于波斯语,表示“内核”的意思。
    • 7.
      捐官释义:纳资求官。《红楼梦》第十回:“冯紫英 因説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 张 名 友士 ……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捐官。”《文明小史》第五三回:“这 秦凤梧 虽是观察公,捐官的时候未曾指省,没处可以候补,不过顶戴荣身罢了。”
    • 8.
      文翁释义:汉 庐江 舒 人。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文翁 復存。”唐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宋 范仲淹《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清 姜埰《杂咏》:“思 吴 失 张翰,化 蜀 愧 文翁。”
    • 9.
      洛阳社释义: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 10.
      渴日释义:⒈尽日,终日。 ⒉时间不足。语本《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苦渴无日。”明杨慎《艺林伐山·渴日竞辰》:“魏董遇字季真,从学者苦渴日。⒊旱日。
    • 11.
      班费释义:班集体从学生处收取的少量钱款,或通过公共活动获得集体资金来源。
    • 12.
      白社释义:⒈地名。 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唐 吴筠《高士咏·董威辇》:“董京 依 白社,散髮咏玄风。”⒉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白社,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⒊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唐 白居易《长安送柳大东归》诗
    • 13.
      私淑弟子释义: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
    • 14.
      芸芸学子释义:众多从学的人。
    • 15.
      走从释义:谓上门就读。《负曝闲谈》第一回:“在镇上招几个走从学生,一年弄个三四十吊钱,将就度日。”
    • 16.
      通笺释义:往来的书信。明 杨基 《赠秦侍仪》诗:“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 17.
      雾市释义:⒈据《后汉书·张楷传》,张楷 字 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隐居 弘农 山中。 其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人即以“雾市”喻从学弟子会集之所。唐 苏颋《勤学犯夜判对》:“朝游雾市,披学序之图书;暝出香街,听严城之钟皷。”五代 李瀚《蒙求》诗:“公超 雾市,鲁般 云梯。”⒉用以指人烟辏集之处。《旧唐书·僖宗纪》:“己卯,黄巢 收其残众,由 蓝田关 而遁。庚辰,收復京城。天下行营兵马都监 杨復光 上章告捷行在,曰:‘顷者妖兴雾市,啸聚丛祠,而岳牧藩侯,备盗不谨。’”⒊比喻繁华的集

从学造句

1.从学期开始至结束,学生会名存实亡,没有组织过一次活动。

2.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的世界、一个环保的世界,我也不反对从学习推己及人是个好的开始。

3.毕竟是学生,他不得不听从学校的安排。

4.体弱多病的我能平安无事的从学校毕业,除了父母之外,还缘于来自各个方面的援助。

5.可以从学习什么,得到谁的奖励,奖励了什么来扩展。

6.等到你到时候签了就业协议,那么久可以从学校拿到报到证,从人才中心拿到档案了。

7.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8.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9.我刚刚从学校出来,我怎么能够碰上这么好的运气。

10.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爱好集邮。

11.他自从学会了跳舞,跳呀跳的,不能自制,弄得神魂颠倒。

12.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犹豫不决,不知该走哪一条路才好。

13.放假了,从学校里涌出来的小朋友个个都眉开眼笑。

从学是什么意思 从学读音 怎么读 从学,拼音是cóng xué,从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从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