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吏书 吏书的意思
shū

吏书

简体吏书
繁体吏書
拼音lì shū
注音ㄌ一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组词】:吏治。官吏。(2) 旧指小公务员。【组词】: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官吏的文书、文件。比喻官吏的职权和权力。

吏书的意思

吏书 [lì shū]

1. 官府的文书。

2. 指吏部尚书。

4. 指秘书之类人员。

吏书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的文书。

《三国志·吴志·丁奉传》:“孙休 即位,与 张布 谋,欲诛 孙綝,布 曰:‘ 丁奉 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⒉ 指吏部尚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其( 汪鋐 )长西臺位统均,又以吏书兼兵书,皆 永嘉 力也。”

⒊ 指秘书之类人员。

吴晗 《反对繁文》:“第三要亲自动手,要官自作稿,不可假手吏书。”


吏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俗体释义:⒈格调不高雅的文体。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⒉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 2.
      值堂释义:⒈清 代吏名。职掌传通官民之间话语。《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知县﹞随在公案上,将一张硃印墨标的关文,叫值堂吏递下来看。”⒉旧指吏役在公堂上当值办事。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值堂皂隶请书案,吏书以次书押毕。”⒊指轮流在公堂上值班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值堂的送上酒来,他那鸦片烟,还抽个不了。”⒋旧指饭菜馆伙计在店堂里当班服务。
    • 3.
      官攒释义:官员与攒典。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吏房经管吏书官属及本治候选官员等项……所属官攒若干名,某官于某年月日到任,任内有无荐罚委署及陞迁空缺;某攒典于某年月日报纳着役,有无役满,出缺悬缺。”
    • 4.
      行笔释义:⒈中国 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 汉 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 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 张永义 制纸,取其流丽便於行笔。”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⒉指行文。宋 邵雍《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参见“行文”。

吏书(l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吏书是什么意思 吏书读音 怎么读 吏书,拼音是lì shū,吏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吏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