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邪 [yāo xié]
1. 妖异怪诞。
2. 指鬼怪神祟及其危害。
3. 能用邪术害人的妖人。
4. 喻奸佞之人。
6. 犹夭斜。袅娜多姿。
妖邪 引证解释
⒈ 妖异怪诞。
引汉 王延寿 《梦赋》:“嗟妖邪之怪物,岂干真人之正度。”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宋 襄城 李颐,其父为人不信妖邪。”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却説 李傕 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於军中。”
⒉ 指鬼怪神祟及其危害。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
《隋书·艺术传序》:“医巫所以御妖邪,养性命者也。”
⒊ 能用邪术害人的妖人。
引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是比诸盗贼之用闷香,拐带之用迷药,妖邪之用蛊毒,以攫人财而害人命者,殆有甚焉。”
⒋ 喻奸佞之人。
引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⒌ 犹夭斜。袅娜多姿。
引宋 苏轼 《荷华媚·荷花》词:“每悵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
国语词典
妖邪 [yāo xié]
⒈ 妖异怪诞。
引《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
妖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妖气释义:⒈妖异之气。 汉 王充《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宋 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⒉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 2.
沴戾释义:因气不和而生之灾害。引申为妖邪或瘟疫。
- 3.
狐媚魇道释义:指行为妖邪。
- 4.
祝回释义:祝融、回禄 的并称。皆为火神。亦作为火灾的代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天殆怒其妖邪,使海市蜃楼尽付于 祝 回 之一炬。”
- 5.
秘纬释义:记述神秘事物之书;谶纬之书。 《魏书·李先传》:“天文祕纬不可计数。”《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魏 詔曰:‘图讖之兴,出於三季,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讖、祕纬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
- 6.
虹沴释义:旧指妖邪之气。
- 7.
蛊毒释义:⒈谓用毒药杀人。 《左传·昭公元年》“何谓蛊”唐 孔颖达 疏:“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⒉指毒药。明 王錂《寻亲记·遣奴》:“你下挑生,拆得人夫妇分;下蛊毒,令人做鬼魂。”⒊蛊虫之毒。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两 广、云、贵 多有蛊毒,饮食后,咀嚼当归即解。”清 林则徐《晓喻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是(鸦片)比诸盗贼之用闷香,拐带之用迷药,妖邪之用蛊毒,以攫人财而害人命者,殆有甚焉。”
- 8.
訞怪释义:妖邪、怪异。
- 9.
訞诡释义:妖邪诡异。
- 10.
赶麪杖释义:擀面用的木棍。 《元典章·刑部·打死换作病死》:“田云童 於正月初二日将弟 田二 用赶麪杖肯打。”《西游记》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麪杖。’”亦作“赶麵杖”。老舍《骆驼祥子》十七:“两个孩子急了,一个拿起煤铲,一个抄起赶面杖,和爸爸拚了命。”
- 11.
赶面杖释义:擀面用的木棍。 《元典章·刑部·打死换作病死》:“田云童 於正月初二日将弟 田二 用赶麪杖肯打。”《西游记》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麪杖。’”亦作“赶麵杖”。
- 12.
邪沴释义:妖邪灾沴。
- 13.
邪物释义:⒈指违背礼法的邪秽之物。 ⒉旧指能造成灾祸的妖邪之物。
- 14.
醮诉释义:祭告。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龙城无妖邪之怪》:“柳州 旧有鬼,名五通。予始到不之信,一日因发篋易衣,尽为灰烬,予乃为文醮诉於帝。”
- 15.
降邪从正释义:降:降服;从:归从。降伏妖邪,使之改邪归正。
- 16.
高儁释义:高尚俊逸,不同凡响。 《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或道德高儁,久在沉沦;或巧言眩俗,妖邪害政者,悉令详思,以渐条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