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 [huì guǎn]
1. 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英[guildhall; provincial guide;]
会馆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同省、同府、同县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国内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
引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嵇山会馆唐大士像》:“尝考会馆之设於都中,古未有也,始 嘉 隆 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入出都门者,藉有稽,游有业,困有归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八:“吾邑於京师向无会馆。士子会试者,咸寄寓客邸。”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国 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国语词典
会馆 [huì guǎn]
⒈ 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连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如广东会馆、教师会馆。
会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值理释义:社会团体中轮流担任的理事。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国家如一村市,朝廷则村市之会馆,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会馆之值理也。”欧阳山《三家巷》三:“商会的值理们都非常震怒。”
- 2.
同馆释义:⒈指同在翰林院任职。 馆,馆阁。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今同年往还投刺,俱称年弟,然先人丁丑榜中,惟同馆数相知称之,其餘皆年侍生也。”⒉指同在会馆住宿。《鲁迅甲寅日记·十二月》:“同馆 朱 姓者尚无棉衣,赠五元,托 陈仲箎 传授。”
- 3.
客省释义:⒈古代官署名。宋 王溥《唐会要·鸿胪寺》:“大歷 四年七月,詔罢给客省之廪,每岁一万三千斛。永泰 已后,益以多事,四方奏计,或连岁不遣,仍於 右银臺门 置客省以居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其夜,呼 曄(范曄)置客省。”胡三省 注:“客省,凡四方之客入见者居之,属典客令。”⒉外省。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那沙洲上面也有几家人家,有一座古庙名叫 韩王庙 ……那以前大约是客省人的会馆。”
- 4.
徽商释义: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以盐商、文具商、典当商为最著名,颇具垄断之势。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 5.
法团释义:即法人。梁启超《史学之界说》:“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自注:“凡民间之结集而成一人格之团体者,谓之法团,亦谓之法人。法人者,法律上视之与一箇人无异也。一州之州会、一市之市会,迺至一学校、一会馆、一公司,皆统名为法团。”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这个大会是个法团,跟县政府自必是平行的。”参见“法人”。
- 6.
百色市释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邻接云南省。1983年设市。人口307万(1995年)。为广西西部交通及物资集散中心。名胜古迹有粤东会馆(红七军军部旧址)、清风楼(红七军政治部旧址)。
- 7.
老底子释义:⒈根底,原有的基础。陈登科《十年前的战友》:“西北军的老底子,武器配备也比较好,和我们斗争也比较顽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二:“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⒉老底。内情,底细。唐天际《难忘的行程》:“当着会馆人的面前,老底子一揭,他瞠目结舌,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⒊方言。从前;原来。《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我问你老底子家里事,也是替你解闷的。”
- 8.
自贡市释义:在四川省南部、沱江流域,成渝铁路有支线自内江通此。1939年设市。人口1028万(1995年)。以产井盐著名,有千余年历史,向有“盐都”之称。名胜古迹有西秦会馆、fc59海古盐井。自贡灯会闻名全国。
- 9.
踹匠释义:指踹布手工业工人。 黎澍《中国近代始于何时》:“在 康熙 到 乾隆 年间,苏州 踹匠为了成立会馆(亦即行会)而进行的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参见“踹坊”。
- 10.
鲸波鳄浪释义:亦作“鯨波鼉浪”。亦作“鯨濤鼉浪”。犹言惊涛骇浪。清 王韬《西人重日轻华》:“逮至 明 代,歐洲 諸國日强,精于駕舟,不憚遠涉,往往于鯨波鼉浪中探測新地,以爲通商互市之區。”清 南荃居士《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鯨波鱷浪連天湧,莽天涯沓沓濛濛。”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則如從軍者擲身於硝煙彈雨之間,航海者賭命於鯨濤鼉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