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 [gǔ fèn]
1. 企业的所有权要素的一个份额。
英[ stock; ]
2. 公司资产中任何一份由股东提供的资本,每份的资金数额相等,它与公司的经营、利润和股东的权利或利益紧密相关。
英[ share; ]
股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股分”。股份公司或其他合股经营企业的资金。亦指在资金中所占的数额。
引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十日》:“十四年十二月招集股分,设厂开工於向无人烟之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去年交给大哥的,是整数二千银子;怎么我这回去查帐,却见我名下的股份,是二千二百五十两?”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康熙 五十六年时, 英国 太平洋 商务极盛,股分之值,骤增数倍。”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五:“苏州 的泰利纱厂, 徐总经理 有股份。”
国语词典
股份 [gǔ fèn]
⒈ 股份公司或其他合伙经营的工商企业的资本单位。也作「股分」。
⒉ 投入消费合作社的资金单位。也作「股分」。
股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股权释义:股东对所投资的股份公司所享有的权益。
股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市公司释义: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 2.
下推会计释义:下推会计指:在企业合并时,一个会计主体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根据购买该主体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的交易,重新确立会计和报告基础的行为。也就是将原来由收购公司在合并时对所获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调整下推到被收购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中。
- 3.
两合股份公司释义:即两合公司。邹韬奋 《患难余生记》第一章:“《生活日报》原在 上海 发起,原定资本三十万,系两合股份公司性质,承各处读者踊跃投资,不到一个月已凑集资本十五万元以上。”详“ 两合公司 ”。
- 4.
个人股释义:由个人投资形成的股份。
- 5.
中央社释义:中央通讯社的简称。国民党的通讯社。1924年在广州创立。1949年迁往台北。1973年以“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名义对外营业。
- 6.
买进释义:为弥补股份或商品的空额的买进行为或过程。
- 7.
乾股释义:企业公司中不出股金、赚了分红、赔了不受损失的股份。张若谷《马相伯先生年谱·光绪七年》:“盛杏孙 自己所认股子,都是口头上说的干股,所以 盛杏孙 发财,其所得大半得诸于公,还不算得诸于民。”沙汀《淘金记》二六:“吴监 没有提到股款的话。大约相信自己该得干股。”
- 8.
产权比率释义: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指股份制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为评估资金结构合理性的一种指标。
- 9.
保险公司释义:依据保险法和公司法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
- 10.
债券释义:⒈公债券。 ⒉企业、银行或股份公司发行的债权人领取本息的凭证。
- 11.
入股释义:加入股份:踊跃入股。
- 12.
公司释义: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生产或服务性业务的经济实体。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13.
公股释义:公私合营企业中政府所占的股份。
- 14.
分红股释义:指股东不必实际出资就能占有公司一定比例股份份额的股份,俗称“干股”。
- 15.
分红释义:⒈指人民公社时期社员定期分配工分值。⒉企业分配盈余或利润:年终分红。⒊股份公司按股份分配利润。
- 16.
参股释义:指某一机构(政府部门或法人)对股份公司的投资入股达到一定比例而又低于控股程度。
- 17.
后配股释义:政府出于对长线企业的扶持政策,在其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募股失败危险时出资购买的股权,通常派息和剩余财产分配顺序在最后,其他权利与普通股票一样。
- 18.
商股释义:旧时官商共营的股份公司中,商人投资的股份称商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其意仍坚持:一,不主办首要;一,商股非还给十成现银不可。”
- 19.
国有股释义:由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机构投资购买的股份公司的股份。 在我国,也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以国有资产经评估后入股的股份。
- 20.
增资释义:已成立的股份公司发行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