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援笔 援笔的意思
yuán

援笔

简体援笔
繁体援筆
拼音yuán bǐ
注音ㄩㄢˊ ㄅ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án,(1) 牵引。【组词】:攀援。援之以手。(2) 帮助,救助。【组词】:支援。援外。援助。援军。援救。增援。孤立无援。(3) 引用。【组词】:援用。援引。援据。(4) 执,持。【例句】:援笔(拿起笔来写,如“援援而书”)。

bǐ,(1) 写字、画图的工具。【组词】: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组词】:笔画。笔顺。笔形。笔道。(3) 用笔写,写作的。【组词】: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组词】: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5) 像笔一样直。【组词】:笔直。笔挺。笔陡。(6) 量词,指钱款。【组词】:一笔钱。(7) 指散文。【例句】:“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基本含义

指为别人代笔或代书,帮助他人完成文章或书信。

援笔的意思

援笔 [yuán bǐ]

1. 执笔。

援笔立就。

[take up a pen;]

援笔 引证解释

⒈ 执笔。 《韩诗外传》卷二:“叔敖 治 楚 三年,而 楚国 霸。

楚 史援笔而书之于策。”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七:“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宋 惠洪 《法云同王敦素看东坡枯木》诗:“为君援笔赋新诗,诗成一笑尘寰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击砚图》:“时 沉石田 在座,乃援笔于便面作《击砚图》。”
张篁溪 《<章太炎先生在狱佚闻录>序》:“辛亥九月归国,余与晤谈往事,援笔记之,用备他年修革命史时之参考。”


国语词典

援笔 [yuán bǐ]

⒈ 执笔写字。

《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执笔


援笔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执笔释义:拿笔。 指写作。特指对集体讨论的内容作文字整理并写定稿件的人。

援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观帖释义:法帖名。 元 翰林学士 程鉅夫 致仕南归,翰林侍讲学士 袁桷 撰《七观》以送之,书画家 赵孟頫 为之书写。后世作为学习写字的样本,称为“七观帖”。 元 赵孟頫 《<七观>跋》:“《七观》者,翰林待制 袁公 桷 之所作也。何为而作也?翰林承旨 程公 请老而归, 袁公 作此以送之也……僕虽衰老目昏,不觉援笔为书一通。若 袁公 不以笔札之陋,刻诸坚石,庶几词翰相须之义,传之天下,后世以为美谈云尔。”参阅《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九。
    • 2.
      合盘释义:⒈犹合掌。指诗文中对偶句意义相类者。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诗三》:“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家。西涯 集同门诸人饯之,即席赋诗为赠。诸人中独 汪石潭 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 西涯 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説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於合盘。’众请 西涯 续之。西涯 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众始叹服。”⒉犹合伙。《西游记》第六二回:“他知你塔上珍奇,与龙王合盘做贼,先下血雨一场,后把舍利偷讫。”参见“合伙”。⒊全盘,全部。沙汀《磁力》
    • 3.
      探符释义:⒈据《后汉书·刘盆子传》:赤眉军 樊崇 等欲立帝,求得军中 景王 的近属后代 盆子、茂 及 孝。 乃书木片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木片置笥中,盆子 等三人依次抽出木片。盆子 得符,遂立为帝。后因以“探符”为选立皇帝的典故。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所幸探符之未获,奈何援笔以遽书。”清 陶澂《登恒山》诗:“凭高莫问探符事,昔日 嬴秦 亦已徂。”⒉泛指抽签。《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天雄 军闻 辽 师将至,闔城遑遽,王钦若 与诸将议探符分守诸门。”
    • 4.
      援笔成章释义: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5.
      援笔立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6.
      援笔立成释义:援笔:拿笔。 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 7.
      援笔而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8.
      疏瀹释义:⒈洗涤;沐浴。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纪艺中》:“知微 凡画圣像,必先斋戒疏瀹,方始援笔。”⒉特指烹茗。唐 颜真卿 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流华浄肌骨,疏瀹涤心原。”⒊疏浚,疏通。《宋史·神宗纪二》:“河 决害民田,所属州县疏瀹,仍蠲其税,老幼疾病者振之。”清 袁枚《新齐谐·猫怪》:“屋角有沟,久弗疏瀹。淫雨不止,水溢於堂。”清 魏堃《浚漕河篇》:“一年疏瀹可十年,何必年年事调遣?”⒋犹舒畅。宋 刘跂《述怀》诗:“精神倍疏瀹,激昂登文石。”
    • 9.
      真秀才释义:指 隋 杜正玄。 据《隋书·文学传·杜正玄》载:正玄 年未弱冠,即以文章才辩见称。开皇 末,举秀才,尚书试方略,正玄 应对如响,下笔成章。时 林邑 献白鹦鹉,杨素 令作赋,援笔立成,文不加点。“令更拟诸杂文笔十餘条,又皆立成,而辞理华赡。素 乃嘆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
    • 10.
      移漏释义:⒈犹移晷。 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熙》:“﹝ 归 ﹞年始十三,命为《高昌殿赋》,援笔即成,影不移漏,檀 览而善之,拟之 曹子建。”⒉遗漏,脱漏。《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诸位先生将房里各样稿案查点查点,务必要查细些,不可移漏了事。”
    • 11.
      素构释义:犹宿构。谓预先构思、草拟。《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婉儿 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 召见,有所制作,如素构。”《新唐书·后妃传上·薛收传》:“收 为书檄露布,或马上占辞,该敏如素构。”《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李贺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 贺 赋诗,援笔輒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 12.
      证引释义:⒈谓举证和攀引他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楚 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繫者甚众。”《晋书·嵇康传》:“后 安 为兄所枉诉,以事繫狱,辞相证引,遂復收 康。”⒉犹引证。《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唐 杜牧《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君安泰自如,令人旁读十三代史书,一闻不遗。客来与之议论证引,听者忘去。”
    • 13.
      金牋奏曲释义:宋 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开元 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太真妃 以步輦从,詔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 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焉?’遽命 龟年 持金花牋,宣赐翰林供奉 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 欣然承詔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后以“金牋奏曲”为词臣因文才得到宠幸之典。宋 姚勉《沁园春·寿赵倅》词:“合沉香亭北,金牋奏曲,恩披兽锦,醉拭龙巾。”
    • 14.
      金笺奏曲释义:宋 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开元 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太真妃 以步輦从,詔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 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焉?’遽命 龟年 持金花牋,宣赐翰林供奉 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 欣然承詔旨,由若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后以“金牋奏曲”为词臣因文才得到宠幸之典。宋 姚勉《沁园春·寿赵倅》词:“合沉香亭北,金牋奏曲,恩披兽锦,醉拭龙巾。”
    • 15.
      钓玉释义:比喻选擢人才。宋 沉佺期《钓竿篇》:“钓玉君徒 尚,徵金我未贤。”唐 方干《献王大夫》诗之一:“鏘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鉤。”宋 司马光《祁国正献公挽歌》之二:“钓玉 吴臺 旧,诛茅 梁苑 新。”
    • 16.
      鬼董狐释义:指专门为鬼作传记的人。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干寳 向 刘真长 叙其《搜神记》,刘 曰:‘卿可谓鬼之 董狐。’”唐 褚遂良《鬼冢志·附鲁秋胡妻疑冢志》:“援笔伸纸,不觉自嘲为鬼 董狐 矣。”按,董狐,古之良史。

援笔(yuan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援笔是什么意思 援笔读音 怎么读 援笔,拼音是yuán bǐ,援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援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