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1. 汉儒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
2. 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4. 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⒈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引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⒉ 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引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⒊ 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引《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⒈ 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称为「三教」。见汉·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
⒉ 佛、儒、道三教的合称。
1.我是个生意人,三教九流的朋友,我都得罪不起。
2.他费了九流三教,也没举起石狮子。
3.邻家老爷爷在社会上混了几十年,阴阳历法,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4.这一带正是龙蛇杂处的聚落,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5.他有很多三教九流的朋友,所以社会上的信息十分灵通。
6.在中国,博通经典,兼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的文人每朝每代都数以百计。
7.这个大杂院住纺是三教九流的人物,环境并不单纯。
8.他这几年走遍五湖四海,交游之广,遍及三教九流。
9.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内涵,就是三教九流的诸家学说。
10.我是说,我过去都与三教九流之辈交往。
11.社会上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12.那个年代得上海黑帮,都是些三教九流的人聚在一起的。
13.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大都属三教九流之辈。
14.四海之内,莫非兄弟;三教九流,尽是朋友。
15.你少与社会上那些三教九流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