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流 [fán liú]
1. 平凡之人;庸俗之辈。
凡流 引证解释
⒈ 平凡之人;庸俗之辈。
引《晋书·刘颂传》:“臣以期运,幸遇无讳之朝。虽尝抗疏陈辞,氾论政体,犹未悉所见,指言得失,徒荷恩宠,不异凡流。”
唐 元稹 《祭亡友文》:“泥濜珠玉,粪土名位;瞪目凡流,倾心俊异。”
明 杨慎 《伏枕行赠严应阶》诗:“严夫子 交谊非凡流,往时倾盖今白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三阳县 张俊,英伟不羣,武艺出众,颇非凡流。”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汤东谷语》:“山珍海错,名茶法酒,物物皆备,庶不为凡流俗士。”
凡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官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2.
尘坌释义:⒈灰尘,尘土。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在班殿直 刘归仁 率众南奔,相继而溃。入塞者三万人,尘坌四起,居人骇散。”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一日,天大风,晦冥良久,既霽,於尘坌中得一好女子。”清 黄宗羲《永乐寺碑记》:“污邪市井,未尝择地,尘坌满室,但供邨妇里老之游息。”⒉尘俗;世俗之人。唐 吕岩《七言》诗之四:“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宋 苏舜钦《和邻几登緐台塔》诗:“迥然尘坌隔,顿觉襟抱舒。”明 宋濂《兰隐亭记》:“华卿 性清脩,不与尘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⒊比喻卑下的
- 3.
流誉释义:⒈没有根据的称誉。《荀子·致仕》:“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杨倞 注:“流者,无根源之谓。”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上》:“将率必出于介胄,宰相必起于州部,不贵豪杰,不以流誉用人也。”⒉传播声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 安 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旧唐书·良吏传上·李桐客》:“贞观 初,累迁 通 巴 二州,所在清平流誉。”《诗刊》1978年第10期:“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 庄躋 流誉后,更 陈王 奋起挥黄鉞。”
- 4.
热审释义:明 清 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 其制始于 明 永乐 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 成化 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 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 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 李已,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
- 5.
狂狷释义:亦作“狂獧”。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恆一。”《孟子·尽心下》:“孔子 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焦循 正义:“此亦见《论语·子路篇》,獧作‘狷’。”南朝 梁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门凡流,轮翮无取,进谢中庸,退慙狂狷。”明 黄绾《明道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