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存 [tú cún]
1. 为生存而努力。
例图存而不得。
英[try to survive;]
图存 引证解释
⒈ 谋划国家存亡大计。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⒉ 谋求生存。
引《后汉书·列女传·叔先雄》:“雄 感念怨痛,号泣昼夜,心不图存,常有自沉之计。”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七节:“中 日 战争的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 的严重危机,促使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国语词典
图存 [tú cún]
⒈ 谋求生存。
例如:「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华的行动愈急。为了救亡图存,全中国人纷纷参与救国的行列。」
图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足释义:⒈不充足:先天不足。估计不足。⒉不满(某个数目):不足三千人。⒊不值得:不足道。不足为奇。不足挂齿。⒋不可以;不能:不足为训。非团结不足图存。
- 2.
合纵连横释义: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合纵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即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对抗强秦;连横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即依附秦国。一说六国南北相连为纵,合纵即六国联合抗秦;东西相连为横,连横即六国分别服从秦。苏秦、张仪等是著名纵横家。
- 3.
常体释义:⒈犹通例。 《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⒉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⒊平素的风格。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 4.
微管之叹释义:微管之叹泛指对国家、民族能救之图存,有卓越功勋的大臣所发的慨叹。
- 5.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6.
离隔释义:⒈分离阻隔。三国 魏 曹植《离友》诗:“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鬱悒兮情不怡。”晋 赵至《与嵇茂齐书》:“去矣 嵇生,永离隔矣!”宋 赵鼎《满江红·南渡泊舟仪真江口》词:“肠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⒉指隔阂,不团结。《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寇难未弭,曹叡 骄凶,辽 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周书·贺拔胜传》:“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宋 范仲淹《与朱氏书》:“勿以妇人之言渐生离隔。”⒊指使不和睦,不团结。《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周义
- 7.
老大帝国释义: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 中国。《文明小史》楔子:“老大帝國未必轉老還童。”杨度《<游学译编>叙》:“今日外人之訶我 中國 也,不曰老大帝國,則曰幼稚時代。”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我们 中国 是老大帝国,积弱已极,正值上下一心,兢兢图存时候,怎还闹得民气!”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过去说 中国 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 中国 的面貌改变了。”
- 8.
迁国释义:迁移国都。 《易·益》:“利用为依迁国。”孔颖达 疏:“用此道以依人而迁国者,人无不纳,故曰利用为依迁国也。”元 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见説仁君迁都避,纷纷从者如归市。你道效死而民勿去,这等拘守之言,怎及得迁国图存之计?”
- 9.
运亡为存释义:犹言救亡图存。
- 10.
运亡爲存释义:犹言救亡图存。汉 刘向《<战国策>序》:“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