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死义 死义的意思

死义

简体死义
繁体死義
拼音sǐ yì
注音ㄙˇ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死义的意思

死义 [sǐ yì]

1. 为义而死。谓恪守大义。

死义 引证解释

⒈ 为义而死。谓恪守大义。

《吕氏春秋·离俗》:“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史记·汲郑列传》:“淮南王 谋反,惮 黯,曰:‘好直諫,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清 方兆曾 《国士叹》诗:“人臣死义不死恩,众人国士何当论。”


国语词典

死义 [sǐ yì]

⒈ 为守节义而死。

《史记·卷一二〇·汲黯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节死义释义: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义:为正义而死。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死。
    • 2.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释义:谓一贯聪明,却一时糊涂。 明 徐元《八义记·韩厥死义》:“我 程婴 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荡寇志》第一○六回:“仁兄来札,反称天诱其衷,军机漏泄,真所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也。”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二:“亲家,你真是,我说直点,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亦作“聪明一世,懵懂片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醒世恒言·杜子三春三入长安》:“我 杜子春 聪明一世,懵懂片时。”吴组缃《山洪》二六:“四狗子 的逃跑,他以为是愚蠢可笑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你聪明一世,
    • 3.
      跪乳释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腶脩云乎”汉 何休 注:“凡贄,天子用鬯,诸侯用玉,卿用羔……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类死义知礼者也。 ”后以“跪乳”喻指孝义。汉 班固《白虎通·衣裳》:“羔者,取跪乳逊顺也。”《镜花缘》第八七回:“羊有跪乳之礼,鸡有识时之候。”《九尾龟》第十六回:“你想羔羊跪乳,鼹鼠成群,虽得禽兽,也还都有孝义之心。”
    • 4.
      逃刑释义:逃避刑罚。 《左传·定公十四年》:“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一》:“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清 邵廷采《刑律略》:“今 元庆 不忘仇,不逃刑,服孝死义。”

死义(s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死义是什么意思 死义读音 怎么读 死义,拼音是sǐ yì,死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死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