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州牧 州牧的意思
zhōu

州牧

简体州牧
繁体
拼音zhōu mù
注音ㄓㄡ ㄇ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u,(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组词】:州县。杭州。(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例句】: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mù,(1) 放养牲口。【组词】: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2) 治。【例句】:牧民(治理人民)。(3) 古代治民之官。【组词】:州牧。

基本含义

州牧是指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制度中,各州的总督官员。引申为治理地方、管理众人的能力和智慧。

州牧的意思

州牧 [zhōu mù]

1. 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蔡沈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汉成帝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东汉灵帝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魏晋后废。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3. 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州牧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

《书·周官》:“唐 虞 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蔡沉 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
汉成帝 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 东汉 灵帝 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 魏 晋 后废。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开 忠 二州牧,诗赋时多传。”

⒉ 清 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国语词典

州牧 [zhōu mù]

⒈ 职官名。古时分九州,州牧为每州的最高长官。后指朝廷所委派的州郡最高行政首长。清代时为知州的别称。

《书经·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


州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德释义:⒈至德;盛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盛之谓上德。”南朝 梁 江淹《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自非上德横乎天地,高绩格於区宇,烈誉馥於一时,茂名鬱乎当世者,岂有降今日而莫先哉!”元 耶律楚材《题万寿碑阴》诗:“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⒉指帝德。汉 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⒊借指帝王。明 徐渭《代被论乞免得温旨谢表》:“重誓餘生,捐酬上德。”⒋崇尚德行。上,通“尚”。《管子·戒》:“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
    • 2.
      专城释义: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类的地方长官。
    • 3.
      两制释义: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宋史·真宗纪一》:“﹝ 咸平 元年十月﹞丙午,许羣臣著述诣閤献,令两制銓简。”明 宋濂《大明故资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章 为东南著姓,自 五季 以迄于 宋 代多显者,内则两制八座,外则州牧邑宰,皆未尝无其人。”参阅 宋 赵昇《朝野类要·两制》。
    • 4.
      九州鼎释义: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
    • 5.
      九折回车释义:指汉时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坡。
    • 6.
      九折坡释义:汉时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坡。
    • 7.
      亲厚释义:⒈关系亲密,感情深厚。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讎者所快。”宋 叶适《与黄岩林元秀书》:“与二君亲厚,非復他人之比,每愿相聚数日,讲学其所当言。而事役参差,竟不一遂,将如之何。”⒉指关系亲密,感情深厚者。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杂以海错山珍,家餚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⒊亲爱厚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 本尝与 义 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 谓左右曰:‘
    • 8.
      侯伯释义:⒈侯爵与伯爵。《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⒉泛指诸侯。汉 班固《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周 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騖。”《周礼·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且夫列封疆,建侯伯,择贤能,置牧守,循名虽曰异轨,责实抑亦同归。”⒊诸侯之长。《书·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孔 传:“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韦昭 注:“尧 以四岳佐 禹 有功,封之於 吕,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
    • 9.
      僭伪释义:⒈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⒉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张士诚有浙右时,羣彦多受其宫,青邱独屏居吴淞江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白寿彝《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 10.
      八命释义:⒈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⒉泛指朝廷重臣。⒊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 11.
      冲正释义:中和雅正。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璽册冲正,愈赐砥礪。”
    • 12.
      刘表释义: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管辖几个郡的军政
    • 13.
      刺史释义:古代地方官名。 西汉划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设刺史,主管巡察,官阶低于郡守。东汉末将一部分刺史改为州牧,居郡守之上。魏晋后一般称刺史。隋唐改州为郡时称太守,改郡为州时称刺史。宋以后废,但习惯上仍用作知州的别称。
    • 14.
      包匦释义:⒈裹束而置于匣中。一说包裹缠结。《书·禹贡》:“包匭菁茅。”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匭,犹缠结也……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蔡沉 集传:“匭,匣也……既包而匣之,所以示敬也。”汉 扬雄《十二州箴·荆州牧箴》:“云梦 涂泥,包匭菁茅。”⒉贡物的代称。晋 左思《吴都赋》:“职贡纳其包匭。”明 归有光《送郡太守历下金侯考绩序》:“水陆之珍,包匭筐篚之贡。”清 王韬《琉球朝贡考》:“频年以来,輶车在道,賮深献异,包匭筐篚,络绎来庭,史不絶书,未尝与 明 絶也。”
    • 15.
      嘉名释义:⒈好名字;好名称。《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伏以山陵贞兆,良吉有期,虞祔之仪,式资配享。率由故实,敬奉嘉名。”清 吴趼人《俏皮话·虫类嘉名》:“蒙大王锡以嘉名,不胜荣幸。”⒉好名声。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唐 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 16.
      回日释义:⒈谓日神 羲和 驾车前进,不得过,为之回车。 形容极高。唐 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宋 梅尧臣《赋秋鸣送刘衡州》诗:“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歧。”⒉来日。《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三年》:“若回日復相,必乱天下。”⒊亦作“廻日”。却日回行。语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晋 郭璞《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晋 张协《七命》之一:“衝飇发而迴日,飞砾起而洒天。”南朝 梁 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
    • 17.
      守牧释义:指郡守州牧一类的地方长官。
    • 18.
      宰牧释义:⒈宰相与州牧的并称。泛指治民的官吏。⒉掌管,治理。
    • 19.
      州将释义:东汉以后州刺史多掌讨贼事务,后又改州牧统筹军事,所以称之为将。
    • 20.
      州牧释义:⒈官名。 古代指一州之长。⒉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州牧(zhoum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州牧是什么意思 州牧读音 怎么读 州牧,拼音是zhōu mù,州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州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