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咄咄 咄咄的意思
duōduō

咄咄

简体咄咄
繁体
拼音duō duō
注音ㄉㄨㄛ ㄉㄨㄛ
结构AA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ō,(1)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2) 表示呵叱。【例句】:“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duō,(1)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2) 表示呵叱。【例句】:“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基本含义

形容气势威严,态度强硬。

咄咄的意思

咄咄 [duō duō]

1.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tut-tut; threatening; menacing; aggressive;]

咄咄 引证解释

⒈ 感叹声。表示感慨。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⒉ 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
《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⒊ 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国语词典

咄咄 [duō duō]

⒈ 感叹声、惊怪声。

《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唐·袁郊《红线》:「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


咄咄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和颜悦色释义: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 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 2.
      温文尔雅释义: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咄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矢橛释义:同“乾屎橛”。 清 钱谦益《休休歌示禅人汉月》:“休休休,咄咄咄,君宗禪宗我不会,夜来烧却乾矢橛。”
    • 2.
      偏伍释义: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清 贝青乔《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 3.
      击缶释义:亦作“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 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秦王 不懌,为一击缻。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 为 赵王 击缻。’”明 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清 孙枝蔚《赠江舟次诗》:“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不为今离别,焉知昨欢娱?”
    • 4.
      咄咄怪事释义:形容不合常理、令人惊讶的怪事。《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 划)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
    • 5.
      咄咄逼人释义:⒈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世说新语 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⒉指后人超过前人,意思与“后生可畏 ”相同。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濛子修善隶、行,子敬(王献之)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 6.
      咄咄释义:表示惊诧或感叹:咄咄怪事。咄咄称奇。
    • 7.
      哕駡释义:唾骂。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三王得》:“人即之,或咄咄噦駡,至以瓦砾詬群儿。”
    • 8.
      喃喃笃笃释义:亦作“喃喃咄咄”。絮叨不绝。
    • 9.
      囊囊突突释义:亦作“囊囊咄咄”。犹唠唠叨叨。囊,同“囔”。
    • 10.
      怪事咄咄释义:表示吃惊的声音。 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 11.
      怪事释义:奇怪的事情:咄咄怪事。
    • 12.
      指指点点释义:指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背后评论人。
    • 13.
      激进派释义:(如在政治问题上)表现咄咄逼人的党派观念很强的人;激进的党员。
    • 14.
      濛鸿释义:⒈混沌貌。 三国 魏 宋均《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南朝 梁 江淹《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许地山《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⒉谓酒醉貌。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 15.
      豪素释义:笔和纸。借指诗文著作。豪,通“毫”。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向秀 甘澹薄,深心託豪素。”清 龚自珍《题兰汀郎中园居三十五韵》:“我当少年时,盛气何跋扈?妄思兼得之,咄咄託豪素。”清 林则徐《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招寻已喜苔岑同,怀抱岂辞豪素託。”
    • 16.
      适而可止释义: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咄咄相逼。
    • 17.
      陵厉释义:⒈超越,凌驾于……之上。《晋书·葛洪传》:“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躡景。”《明史·熊廷弼传》:“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攖众怒。”⒉蜿蜒貌。三国 魏 曹植《九咏》:“冠北辰兮岌峩,带长虹兮陵厉。”赵幼文 校注:“陵厉,蜿蜒之貌。”⒊咄咄逼人貌。《南史·沉庆之传》:“每从游幸及校猎,据鞍陵厉,不异少壮。”《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頊 魁岸辩口,懿宗 短小傴僂,頊 视 懿宗,声气陵厉。”⒋气势猛烈。章炳麟《夏口行》诗:“朔风忽陵厉,白露转为霜。”
    • 18.
      露锷释义:⒈露出刀剑锋刃。 ⒉比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 19.
      驺卒释义:掌管车马的差役。 亦泛指一般仆役。《魏书·济南王匡传》:“﹝ 任城王 澄 ﹞后将赴省,与 匡 逢遇,騶卒相挝,朝野骇愕。”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会昌 二年,其友人 陆休符 忽梦被録至一处,有騶卒止之。”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卫士騶卒,朝夕喧杂。”清 赵翼《舒城题旅店壁》诗:“舆夫騶卒纷肩摩,咄咄逼人何太近?”
    • 20.
      高怀释义:大志;高尚的胸怀。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咄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矢橛释义:同“乾屎橛”。 清 钱谦益《休休歌示禅人汉月》:“休休休,咄咄咄,君宗禪宗我不会,夜来烧却乾矢橛。”
    • 2.
      偏伍释义: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清 贝青乔《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 3.
      击缶释义:亦作“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 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秦王 不懌,为一击缻。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 为 赵王 击缻。’”明 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清 孙枝蔚《赠江舟次诗》:“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不为今离别,焉知昨欢娱?”
    • 4.
      咄咄怪事释义:形容不合常理、令人惊讶的怪事。《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 划)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
    • 5.
      咄咄逼人释义:⒈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世说新语 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⒉指后人超过前人,意思与“后生可畏 ”相同。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濛子修善隶、行,子敬(王献之)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 6.
      咄咄释义:表示惊诧或感叹:咄咄怪事。咄咄称奇。
    • 7.
      哕駡释义:唾骂。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三王得》:“人即之,或咄咄噦駡,至以瓦砾詬群儿。”
    • 8.
      喃喃笃笃释义:亦作“喃喃咄咄”。絮叨不绝。
    • 9.
      囊囊突突释义:亦作“囊囊咄咄”。犹唠唠叨叨。囊,同“囔”。
    • 10.
      怪事咄咄释义:表示吃惊的声音。 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 11.
      怪事释义:奇怪的事情:咄咄怪事。
    • 12.
      指指点点释义:指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背后评论人。
    • 13.
      激进派释义:(如在政治问题上)表现咄咄逼人的党派观念很强的人;激进的党员。
    • 14.
      濛鸿释义:⒈混沌貌。 三国 魏 宋均《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南朝 梁 江淹《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许地山《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⒉谓酒醉貌。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 15.
      豪素释义:笔和纸。借指诗文著作。豪,通“毫”。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向秀 甘澹薄,深心託豪素。”清 龚自珍《题兰汀郎中园居三十五韵》:“我当少年时,盛气何跋扈?妄思兼得之,咄咄託豪素。”清 林则徐《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招寻已喜苔岑同,怀抱岂辞豪素託。”
    • 16.
      适而可止释义: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咄咄相逼。
    • 17.
      陵厉释义:⒈超越,凌驾于……之上。《晋书·葛洪传》:“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躡景。”《明史·熊廷弼传》:“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攖众怒。”⒉蜿蜒貌。三国 魏 曹植《九咏》:“冠北辰兮岌峩,带长虹兮陵厉。”赵幼文 校注:“陵厉,蜿蜒之貌。”⒊咄咄逼人貌。《南史·沉庆之传》:“每从游幸及校猎,据鞍陵厉,不异少壮。”《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頊 魁岸辩口,懿宗 短小傴僂,頊 视 懿宗,声气陵厉。”⒋气势猛烈。章炳麟《夏口行》诗:“朔风忽陵厉,白露转为霜。”
    • 18.
      露锷释义:⒈露出刀剑锋刃。 ⒉比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 19.
      驺卒释义:掌管车马的差役。 亦泛指一般仆役。《魏书·济南王匡传》:“﹝ 任城王 澄 ﹞后将赴省,与 匡 逢遇,騶卒相挝,朝野骇愕。”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会昌 二年,其友人 陆休符 忽梦被録至一处,有騶卒止之。”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卫士騶卒,朝夕喧杂。”清 赵翼《舒城题旅店壁》诗:“舆夫騶卒纷肩摩,咄咄逼人何太近?”
    • 20.
      高怀释义:大志;高尚的胸怀。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咄咄造句

1.他当教师,还常常让学生给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2.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3.这种自私的话,他居然能说出口,真是咄咄怪事。

4.上了几年学,连这个字都不认得,真是咄咄怪事。

5.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6.在所有展出作品中,她的画咄咄逼人,最为出色。

7.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里,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8.据报载国外一个妇女一胎生了七个小孩,真是咄咄怪事!

9.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咄咄怪事。

10.被你这样咄咄逼人地追问,他就更慌了!

11.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12.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13.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14.这位年轻人言辞犀利,咄咄逼人。

15.你说话的态度老是如此咄咄逼人,会交不到朋友的。

16.这篇文章咄咄逼人,写得十分精采。

17.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裡,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18.有些人说话真是咄咄逼人!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和我相比快要旗鼓相当了!我勒个去。

19.老虎竟然会吃萝卜,真是咄咄怪事!

20.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真是咄咄怪事。

咄咄(duod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咄咄是什么意思 咄咄读音 怎么读 咄咄,拼音是duō duō,咄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咄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