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既已 既已的意思

既已

简体既已
繁体
拼音jì yǐ
注音ㄐㄧˋ 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动作已经完了。【组词】:既往不咎。既而。(2) 已经。【组词】:既成事实。既定。(3) 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组词】:既快又好。

yǐ,(1) 止,罢了。【例句】: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2) 表示过去。【组词】: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组词】:已忽不见。(4) 太,过。【组词】:不为已甚。(5) 同“以”。

基本含义

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既已的意思

既已 [jì yǐ]

1. 已经。

2. 已经过去;已经完结。

4. 既然已经。

既已 引证解释

⒈ 已经。

《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⒉ 已经过去;已经完结。

《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蓟、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⒊ 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既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乐释义: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
    • 2.
      三杯通大道释义:谓饮酒通向超脱之道。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二:“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清 查慎行 《谢院长惠西洋蒲桃酒》诗:“直可三杯通大道,谁教五斗博 西凉 。”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巧对补录》:“譙楼上,冬冬冬,鏗鏗鏗,三更三点,正合三杯通大道;草堂前,汝汝汝,我我我,一人一盏,但愿一醉解千愁。”
    • 3.
      不倦释义:不厌倦;不劳累。《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清 徐士銮《宋艳·驳辨》:“公放傲其间,不復有荣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自学浑不倦,诲人何其勤。”
    • 4.
      儒书释义:儒家经籍。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杜预 注:“言 鲁 据 周 礼,不肯答稽首,令 齐、邾 远至。”汉 王充《论衡·讲瑞》:“儒书之文,难以实事。”唐 白居易《三教论衡》:“儒书奥义,既已讨论;释典微言,亦宜发问。”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僧 慧暕 涉猎儒书,而有戒行。”
    • 5.
      勉勗释义:亦作“勉勗”。勉励。《后汉书·马援传》:“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勗,法 太宗 之隆德,戒 成哀 之不终。”《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其与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称朕意焉。”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愿夫在位君子,无以貌取人,勉勖谦损,以永天秩耳。”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此其人必能发愤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勗也。”
    • 6.
      原庙释义: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 《史记·高祖本纪》:“及 孝惠 五年,思 高祖 之悲乐 沛,以 沛宫 为 高祖 原庙。”裴骃 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唐 唐彦谦《长陵》诗:“丰 上旧居无故里,沛 中原庙对荒丘。”宋 程大昌《考古编·庙在郡国亦名原庙》:“﹝ 汉惠帝 ﹞乃詔有司立原庙,原庙之名始此。原者,如原蚕之原,既有大庙,又有此庙,是取‘重’、‘再’为义也。”清 吴伟业《钟山》诗:“金棺移塔思原庙,玉匣藏衣记奉常。”
    • 7.
      发荣滋长释义:⒈草木繁茂地萌发生长。明 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仁義禮智者,求則得之者也……四者之入於心,如木之於地,根深柢固,故能發榮滋长,暢茂條達而生色也。”叶圣陶《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⒉比喻某些事物茁壮地成长。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二:“尼古剌第一 以鐵以火馳驟其民,其直接以灌溉此革命之樹而發榮滋長之者,既已有年。”鲁迅《热风·随感录六一》:“人类尚未长成,人道自然也尚未长成,但总在那里发荣滋长。”聂绀弩《谈鸨母》:“新社会是
    • 8.
      埳轲释义:坎坷。汉 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后汉书·冯衍传下》:“非惜身之埳軻兮,怜众美之憔悴。”
    • 9.
      天黥释义:⒈对天真的斲伤。 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语本《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养生息天黥,蓺木印岁寒。”⒉痘疤。
    • 10.
      孰复释义:周密;详尽。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颜师古 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书·陆贽传》:“从狩 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詔日数百,贄 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復,人人可晓。”《新唐书·韦述传》:“述 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 异之,试与语前世事,孰復详諦,如指掌然。”
    • 11.
      实务释义:实际事务;要务。 宋 秦观《财用策上》:“晋 人尚清谈而废实务。”明 张居正《答蓟镇总督方金湖书》:“夷酋既已悔罪乞哀,宜开其自新之路,公处之极当机宜。又因而稽覈抚赏一事,尤为边政实务。”《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他比较崇尚俭约,注重实务。”
    • 12.
      属厌释义:⒈亦作“属饜”。饱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杜预 注:“属,足也。言小人之腹饱,犹知厌足,君子之心亦宜然。”一说,“属”犹祇,见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饜而已,是以三叹。”晋 陆机《演连珠》之三八:“臣闻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宋 苏轼《水陆法像赞十六首引》:“盖闻净名之鉢,属饜万口;宝积之盖,徧覆十方。”清 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小人属厌君休誚,一饱如今学老饕。”⒉犹
    • 13.
      山薮释义:⒈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⒉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⒊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
    • 14.
      岁丰释义:年谷丰收。汉 刘向《说苑·君道》:“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弔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南朝 宋 刘义康《岁饥平粜议》:“又缘 淮 岁丰,邑地沃壤,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唐 白居易《太平乐词》诗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 15.
      幽障释义:指边塞上的小城堡。 《后汉书·祭肜传论》:“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唐 张九龄《贺诛奚贼可突干状》:“背恩之贼,既已诛锄,幽障廓清,华夷俱静。”金 元好问《邓州相公命赋喜雨》:“烽零带湿闲幽障,麦陇分清入废田。”
    • 16.
      往路释义:前去的道路。 旧题 汉 李陵《与苏武》诗之二:“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捨车遵往路,鳧藻驰目成。”明 陈子龙《仙人篇》诗:“採药南山下,云雾何瀰漫。往路既已失,叹息此盘桓。”
    • 17.
      心本释义:犹本心。《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於心本发於睚眦如故云。”颜师古 注:“心本,犹言本心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臣闻惟 颜回 能不贰过。彼圣贤之过,但思虑不至,或失中道耳。至於 仲言 之恶,著於心本,安能悛改邪!”
    • 18.
      成连释义: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三年未能精通。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元 耶律楚材《鼓琴》诗:“清兴腾八表,成连 何必寻。”清 张梁《弹琴》诗:“钟期 既已亡,成连 谁能寻?”林景行《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 19.
      既已释义:⒈已经。 《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晋 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⒉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宋 欧阳修《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蓟、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⒊既然已经。宋 苏轼《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 20.
      榷酤释义:亦作“榷沽”。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天汉 三年(公元前98年),始榷酒酤,垄断酒的产销。后历代沿之,或由政府设店专卖;或对酤户及酤肆加征酒税;或将榷酒钱匀配,按亩征收,等等,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六:“榷酤创始於 汉,至今赖以佐国用。”《元典章·户部八·私造酒曲依匿税科断》:“榷沽之法既已废,酒醋课程散入民间。”参见“榷酒酤”。

既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乐释义: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
    • 2.
      三杯通大道释义:谓饮酒通向超脱之道。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二:“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清 查慎行 《谢院长惠西洋蒲桃酒》诗:“直可三杯通大道,谁教五斗博 西凉 。”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巧对补录》:“譙楼上,冬冬冬,鏗鏗鏗,三更三点,正合三杯通大道;草堂前,汝汝汝,我我我,一人一盏,但愿一醉解千愁。”
    • 3.
      不倦释义:不厌倦;不劳累。《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清 徐士銮《宋艳·驳辨》:“公放傲其间,不復有荣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自学浑不倦,诲人何其勤。”
    • 4.
      儒书释义:儒家经籍。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杜预 注:“言 鲁 据 周 礼,不肯答稽首,令 齐、邾 远至。”汉 王充《论衡·讲瑞》:“儒书之文,难以实事。”唐 白居易《三教论衡》:“儒书奥义,既已讨论;释典微言,亦宜发问。”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僧 慧暕 涉猎儒书,而有戒行。”
    • 5.
      勉勗释义:亦作“勉勗”。勉励。《后汉书·马援传》:“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勗,法 太宗 之隆德,戒 成哀 之不终。”《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其与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称朕意焉。”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愿夫在位君子,无以貌取人,勉勖谦损,以永天秩耳。”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此其人必能发愤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勗也。”
    • 6.
      原庙释义: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 《史记·高祖本纪》:“及 孝惠 五年,思 高祖 之悲乐 沛,以 沛宫 为 高祖 原庙。”裴骃 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唐 唐彦谦《长陵》诗:“丰 上旧居无故里,沛 中原庙对荒丘。”宋 程大昌《考古编·庙在郡国亦名原庙》:“﹝ 汉惠帝 ﹞乃詔有司立原庙,原庙之名始此。原者,如原蚕之原,既有大庙,又有此庙,是取‘重’、‘再’为义也。”清 吴伟业《钟山》诗:“金棺移塔思原庙,玉匣藏衣记奉常。”
    • 7.
      发荣滋长释义:⒈草木繁茂地萌发生长。明 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仁義禮智者,求則得之者也……四者之入於心,如木之於地,根深柢固,故能發榮滋长,暢茂條達而生色也。”叶圣陶《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⒉比喻某些事物茁壮地成长。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二:“尼古剌第一 以鐵以火馳驟其民,其直接以灌溉此革命之樹而發榮滋長之者,既已有年。”鲁迅《热风·随感录六一》:“人类尚未长成,人道自然也尚未长成,但总在那里发荣滋长。”聂绀弩《谈鸨母》:“新社会是
    • 8.
      埳轲释义:坎坷。汉 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后汉书·冯衍传下》:“非惜身之埳軻兮,怜众美之憔悴。”
    • 9.
      天黥释义:⒈对天真的斲伤。 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语本《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养生息天黥,蓺木印岁寒。”⒉痘疤。
    • 10.
      孰复释义:周密;详尽。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颜师古 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书·陆贽传》:“从狩 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詔日数百,贄 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復,人人可晓。”《新唐书·韦述传》:“述 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 异之,试与语前世事,孰復详諦,如指掌然。”
    • 11.
      实务释义:实际事务;要务。 宋 秦观《财用策上》:“晋 人尚清谈而废实务。”明 张居正《答蓟镇总督方金湖书》:“夷酋既已悔罪乞哀,宜开其自新之路,公处之极当机宜。又因而稽覈抚赏一事,尤为边政实务。”《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他比较崇尚俭约,注重实务。”
    • 12.
      属厌释义:⒈亦作“属饜”。饱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杜预 注:“属,足也。言小人之腹饱,犹知厌足,君子之心亦宜然。”一说,“属”犹祇,见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饜而已,是以三叹。”晋 陆机《演连珠》之三八:“臣闻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宋 苏轼《水陆法像赞十六首引》:“盖闻净名之鉢,属饜万口;宝积之盖,徧覆十方。”清 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小人属厌君休誚,一饱如今学老饕。”⒉犹
    • 13.
      山薮释义:⒈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⒉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⒊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
    • 14.
      岁丰释义:年谷丰收。汉 刘向《说苑·君道》:“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弔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南朝 宋 刘义康《岁饥平粜议》:“又缘 淮 岁丰,邑地沃壤,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唐 白居易《太平乐词》诗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 15.
      幽障释义:指边塞上的小城堡。 《后汉书·祭肜传论》:“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唐 张九龄《贺诛奚贼可突干状》:“背恩之贼,既已诛锄,幽障廓清,华夷俱静。”金 元好问《邓州相公命赋喜雨》:“烽零带湿闲幽障,麦陇分清入废田。”
    • 16.
      往路释义:前去的道路。 旧题 汉 李陵《与苏武》诗之二:“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捨车遵往路,鳧藻驰目成。”明 陈子龙《仙人篇》诗:“採药南山下,云雾何瀰漫。往路既已失,叹息此盘桓。”
    • 17.
      心本释义:犹本心。《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於心本发於睚眦如故云。”颜师古 注:“心本,犹言本心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臣闻惟 颜回 能不贰过。彼圣贤之过,但思虑不至,或失中道耳。至於 仲言 之恶,著於心本,安能悛改邪!”
    • 18.
      成连释义: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三年未能精通。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元 耶律楚材《鼓琴》诗:“清兴腾八表,成连 何必寻。”清 张梁《弹琴》诗:“钟期 既已亡,成连 谁能寻?”林景行《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 19.
      既已释义:⒈已经。 《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晋 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⒉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宋 欧阳修《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蓟、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⒊既然已经。宋 苏轼《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 20.
      榷酤释义:亦作“榷沽”。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天汉 三年(公元前98年),始榷酒酤,垄断酒的产销。后历代沿之,或由政府设店专卖;或对酤户及酤肆加征酒税;或将榷酒钱匀配,按亩征收,等等,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六:“榷酤创始於 汉,至今赖以佐国用。”《元典章·户部八·私造酒曲依匿税科断》:“榷沽之法既已废,酒醋课程散入民间。”参见“榷酒酤”。

既已造句

1.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2.敌军既已抱头鼠窜,且让我们乘胜追击。

3.既已知道这些物品是赃物,为何要助纣为虐,帮犯罪集团销赃呢?

4.既已决然而去,又何苦回心转意。

5.事情既已迫于眉捷,唯有快刀斩乱麻,才能解决问题。

6.情况既已至此,大家只有戮力同心,才能渡过难关。

7.双方既已竭诚论交,就该披肝沥胆,怎可各怀心机呢?

8.上帝既已安排我们相识,怎能不让我们相守。

9.今夕何夕,见此邂逅,既已邂逅,我便顺从天意,因为我和你必是命中注定。

10.我们合伙关系既已终止,从此分道扬镳了。

11.任务既已完成,我们也好分道扬镳,各走各的了。

12.事情既已如此,也只有孤注一掷,全力拚拚看了。

既已(j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既已是什么意思 既已读音 怎么读 既已,拼音是jì yǐ,既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既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