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租 [bū zū]
1. 犹欠租。
逋租 引证解释
⒈ 犹欠租。
引《东观汉记·光武纪》:“尝为季父故 舂陵侯 讼逋租於大司马 严尤。”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明 方孝孺 《御史府记》:“皇上嗣位之初,即下明詔,行宽政,赦有罪,蠲逋租鉅万计。”
国语词典
逋租 [bū zū]
⒈ 拖欠租税。
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
《宋书·卷五·文帝本纪》:「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大赦天下,改景平二年为元嘉年。文武赐位二等,逋租宿债勿复收。」
逋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价直释义:⒈款额;价格。《后汉书·班超传》:“会閒者 羌 乱,西域復絶,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直,严以期会。”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四:“前此或限升斗从糶,或抑市井价直,适足以增其气燄,而终不能平其价。”《水浒传》第一○三回:“我要买一张 陈州 来的好角弓。那 陈州 是 东京 管下,你是 东京 人,必知价直真假。”⒉买物所付之款或工费。《北齐书·彭城王浟传》:“浟 纤介知人间事,有 湿沃县 主簿 张达,尝诣州,夜投人舍,食鸡羹,浟 察知之。守令毕集,浟 对众曰:‘食鸡羹何不还价直也?’达 即伏罪。”《百喻
- 2.
徒系释义:囚犯。《后汉书·虞延传》:“每至岁时伏腊,輒休遣徒繫,各使归家。”《宋书·孝武帝纪》:“乙亥,车驾躬耕藉田,大赦天下。尚方徒繫及逋租宿债,大明 元年以前,一皆原除。”
- 3.
荒俭释义:犹荒歉。 《晋书·孝武帝纪》:“以比年荒俭,大赦,自 太元 三年以前逋租宿债皆蠲除之。”《南史·崔元祖传》:“而 徐、兗、豫、司 诸州又各私断穀米,不听出境,自是 江 北荒俭,有流亡之弊。”
- 4.
逋租国释义:古代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名。 《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其王 汤立悉 与 哥隣国 王 董卧庭 、 白狗国 王 罗陀忽 、 逋租国 王弟 邓吉知 ……各率其种落诣 剑南 西川 内附。”
- 5.
逋税释义:欠交的租税。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李贤 注:“逋税,谓欠田租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以 吴王 之命,悉蠲 天祐 十三年以前逋税,餘俟丰年乃输之。”胡三省 注:“谓 天祐 十四年逋租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州祠堂》:“比年 吴中 奏销逋税,唐荆川、繆西谿 诸公,名列官户,亦不免云。”亦指拖欠租税。宋 叶适《林伯和墓志铭》:“迄 伯和 去,无以逋税受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