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足 不足的意思

不足

简体不足
繁体
拼音bù zú
注音ㄅㄨˋ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zú,(1) 脚。【例句】: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组词】:鼎足。碗足。(3) 充分,够量。【组词】:足月。足见。足智多谋。(4) 完全。【组词】:足以。足色。(5) 值得,够得上。【组词】:不足为凭。微不足道。(6) 增益。【组词】:以昼足夜。

基本含义

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足的意思

不足 [bù zú]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inadequate; be not enough; ]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 lack; ]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 less than; ]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can’t; should not; ]

5. 不值得,不必。

[ not worth; ]

不足 引证解释

⒈ 不充足,不够。

《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餘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

⒉ 不可,不能。

《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⒊ 不值得,不必。

《史记·高祖本纪》:“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北击 赵,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⒋ 不难。

《汉书·黥布传》:“楚 兵至 滎阳、成皋,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
《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⒌ 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⒍ 犹不致。

《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国语词典

不足 [bù zú]

⒈ 不值得。

《文选·石崇·王明君词》:「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不敷

⒉ 不够。

《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

满足 多余 超过 充分 已足 有余 盈余 余裕

⒊ 不能。

《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⒋ 不难。

《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若假朝廷使命,晓谕郑从谠,使卑辞召之,则彼之来归,贼不足平也。」

⒌ 有怨憾,对人不满。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熙宁至靖康用人》:「介甫初与吕吉甫好时,常简帖往来。其一云:『勿令上知。』后来不足,吕遂缴奏之,神宗亦胡乱藏掩了。」
《宋元戏文辑佚·无双传》:「你道是侯门风味不俗,又谁知闾阎几多不足?日晏未炊?粥。」


不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不够释义:⒈在数量或条件上比所要求的差些:人数不够。不够资格。⒉表示程度上比所要求的差些:材料不够丰富。分析得还不够深入。
    • 2.
      不敷释义:不够:不敷使用。

不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余裕释义:富裕:余裕的时间。余裕的精力。
    • 2.
      充分释义:⒈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你的理由不充分。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⒉尽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 3.
      多余释义:⒈超过需要的数量:他每月都把多余出的钱存入银行。 ⒉不必要的:把文章中多余的字句删掉。你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 4.
      有余释义:⒈有剩余;超过足够的程度:绰绰有余。⒉有零:他比我大十岁有余。
    • 5.
      满足释义:⒈感到已经足够了:只要能不亏本,我就满足了。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⒉使满足:提高生产,满足人民的需要。
    • 6.
      盈余释义:⒈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盈余二百元。⒉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有二百元的盈余。
    • 7.
      超过释义:⒈由某物的后面赶到它的前面:他的车从左边超过了前面的卡车。⒉高出…之上:队员平均年龄超过23岁。各车间产量都超过原定计划。

不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与一释义:⒈谓一个敌一个。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及 弇中,将舍。婴 曰:‘崔、庆 其追我。’鲜虞 曰:‘一与一,谁能惧我?’”杨伯峻 注:“道狭,车不能并行,相鬭,只能一敌一,不足使我惧。与,敌也。”⒉谓将一个总原则贯穿于一切。《荀子·王制》:“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 2.
      一夕三迁释义: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卒三百人,有若 与焉。及 稷门 之内,或谓 季孙 曰:‘不足以害 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 闻之,一夕三迁。”
    • 3.
      一毫莫取释义: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 4.
      一熟制释义:一年在一块土地上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种植制度。一般适用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因人少地多、资金技术投入不足或土地肥力较差等原因而采用一熟制。
    • 5.
      一粲释义:犹一笑。清 杨复吉《海鸥小谱跋》:“廿年剑化,一旦珠还,遥稔 知不足斋 主人,应不禁掀髯一粲也。”
    • 6.
      一耦释义:⒈古代射箭时两人一组谓之一耦。《仪礼·大射》:“一耦揖升如初。”《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於家臣。家臣,展瑕、展王父(一作 展玉父)为一耦;公臣,公巫,召伯仲、颜庄叔 为一耦;鄫鼓父,党叔 为一耦。”⒉二耜为一耦。⒊一个双数。与“一奇”相对。《朱子语类》卷六五:“天下之万数,出於一奇一耦。”
    • 7.
      一述三评释义:一述,就是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说事。 在述职说事时,要紧扣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向党员汇报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三评,就是指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在评议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坚持干什么就点什么,干什么就评什么,既客观地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激发争创活力,促进承诺兑现。
    • 8.
      三不足畏释义: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 9.
      三亩宅释义:《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唐 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宋 苏轼《次荆公韵》之三:“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
    • 10.
      三十六峯释义:⒈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尽登三十六峯。”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⒉指 福建省 崇安县 的 武夷山。郁达夫《闽游滴沥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闽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岭而外,别的就不足道似的。”
    • 11.
      三年之畜释义: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臧孙辰 告糴于 齐,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
    • 12.
      三牧释义: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三牧,当谓戎马、田马、駑马三物之牧也。”
    • 13.
      三瓜两枣释义: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或指有限的一点钱。
    • 14.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15.
      三说法释义: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 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宋 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16.
      上不上,下不下释义:⒈犹言正好,恰恰。《新唐书·藩镇传·田季安》:“﹝王师﹞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 魏 诛 赵,校罪轻重,必不先 赵 后 魏 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 而来也。”⒉形容心情不安。王安友《协作》一:“刘妈妈 看看女婿脸上不是个正色,行动与往日大不相同……老觉得是个心事,上不上下不下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⒊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例如:由于事先对这项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现在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的,不知如何了结?
    • 17.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释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18.
      下比有余释义:下:下等,不足。同不足的相比还绰绰有余。
    • 19.
      下马释义:比喻中止或放弃某项重大的工作、工程、计划等:由于资金不足,一批建设项目将要下马。
    • 20.
      下驷释义:⒈劣等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 曰:‘今以君之下駟与彼上駟,取君上駟与彼中駟,取君中駟与彼下駟。’既驰三辈毕,而 田忌 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宋书·颜俊传》:“议者不过言互市之利在得马,今弃此所重,得彼下駟,千匹以上,尚不足言,况所得之数,裁不十百邪。”唐 薛用弱《集异记·裴珙》:“仲夏自 郑 西归,及端午以覲亲焉。下駟蹇劣,日势已晚,方至石桥。”⒉比喻物之粗劣者,犹言下品或下等。宋 李纲《荔支后赋》:“汉 贡 南海,唐 驛 西川,皆荔支之下駟,乃并驾于中原,当时所见,得其粗焉。”清 陈

不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与一释义:⒈谓一个敌一个。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及 弇中,将舍。婴 曰:‘崔、庆 其追我。’鲜虞 曰:‘一与一,谁能惧我?’”杨伯峻 注:“道狭,车不能并行,相鬭,只能一敌一,不足使我惧。与,敌也。”⒉谓将一个总原则贯穿于一切。《荀子·王制》:“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 2.
      一夕三迁释义: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卒三百人,有若 与焉。及 稷门 之内,或谓 季孙 曰:‘不足以害 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 闻之,一夕三迁。”
    • 3.
      一毫莫取释义: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 4.
      一熟制释义:一年在一块土地上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种植制度。一般适用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因人少地多、资金技术投入不足或土地肥力较差等原因而采用一熟制。
    • 5.
      一粲释义:犹一笑。清 杨复吉《海鸥小谱跋》:“廿年剑化,一旦珠还,遥稔 知不足斋 主人,应不禁掀髯一粲也。”
    • 6.
      一耦释义:⒈古代射箭时两人一组谓之一耦。《仪礼·大射》:“一耦揖升如初。”《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於家臣。家臣,展瑕、展王父(一作 展玉父)为一耦;公臣,公巫,召伯仲、颜庄叔 为一耦;鄫鼓父,党叔 为一耦。”⒉二耜为一耦。⒊一个双数。与“一奇”相对。《朱子语类》卷六五:“天下之万数,出於一奇一耦。”
    • 7.
      一述三评释义:一述,就是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说事。 在述职说事时,要紧扣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向党员汇报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三评,就是指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在评议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坚持干什么就点什么,干什么就评什么,既客观地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激发争创活力,促进承诺兑现。
    • 8.
      三不足畏释义: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 9.
      三亩宅释义:《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唐 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宋 苏轼《次荆公韵》之三:“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
    • 10.
      三十六峯释义:⒈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尽登三十六峯。”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⒉指 福建省 崇安县 的 武夷山。郁达夫《闽游滴沥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闽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岭而外,别的就不足道似的。”
    • 11.
      三年之畜释义: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臧孙辰 告糴于 齐,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
    • 12.
      三牧释义: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三牧,当谓戎马、田马、駑马三物之牧也。”
    • 13.
      三瓜两枣释义: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或指有限的一点钱。
    • 14.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15.
      三说法释义: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 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宋 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16.
      上不上,下不下释义:⒈犹言正好,恰恰。《新唐书·藩镇传·田季安》:“﹝王师﹞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 魏 诛 赵,校罪轻重,必不先 赵 后 魏 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 而来也。”⒉形容心情不安。王安友《协作》一:“刘妈妈 看看女婿脸上不是个正色,行动与往日大不相同……老觉得是个心事,上不上下不下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⒊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例如:由于事先对这项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现在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的,不知如何了结?
    • 17.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释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18.
      下比有余释义:下:下等,不足。同不足的相比还绰绰有余。
    • 19.
      下马释义:比喻中止或放弃某项重大的工作、工程、计划等:由于资金不足,一批建设项目将要下马。
    • 20.
      下驷释义:⒈劣等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 曰:‘今以君之下駟与彼上駟,取君上駟与彼中駟,取君中駟与彼下駟。’既驰三辈毕,而 田忌 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宋书·颜俊传》:“议者不过言互市之利在得马,今弃此所重,得彼下駟,千匹以上,尚不足言,况所得之数,裁不十百邪。”唐 薛用弱《集异记·裴珙》:“仲夏自 郑 西归,及端午以覲亲焉。下駟蹇劣,日势已晚,方至石桥。”⒉比喻物之粗劣者,犹言下品或下等。宋 李纲《荔支后赋》:“汉 贡 南海,唐 驛 西川,皆荔支之下駟,乃并驾于中原,当时所见,得其粗焉。”清 陈

不足造句

1.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2.京城尚且如此,地方上就更不足为奇了。

3.争权夺利在任何社会中都会出现,不足为怪。

4.如此敌人,不足介意,所以我仍要从事译作,再做一年。

5.至于说五行学说的原始本性已不足挂齿。

6.这人性情浮夸,不足与谋。

7.愚昧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

8.他说你有罪你就有罪?几句空话,不足为凭。

9.这些事我们了解就可以了,不足为外人道。

10.你别再怪那些朋友了,世态炎凉,自古如此,不足为奇。

11.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的人最终结果是交不到好朋友。

12.有旧社会,就是有工可做,那微薄的收入,也不足以仰事俯畜。

13.剧本中若只出现几个店员,总显得有些先天不足

14.这些铁道上的匪霸,抢劫杀人,早已天怒人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15.学然后知不足,这是学习的一般规律。

16.此人小丑跳梁,不足以委以重任。

17.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18.这些人是一群酒囊饭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9.他数黑论黄,信口乱扯,不足为信。

20.他是个生意人,斤斤较量的不足为奇。

不足(bu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足是什么意思 不足读音 怎么读 不足,拼音是bù zú,不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