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 [hàn dì]
1. 陆地。
例旱地上分三队军马接应。——《水浒传》
英[ land; ]
2. 亦指内陆地区。
3. 旱田,浇不上水的耕地。
英[ nonirrigated farmland; ]
旱地 引证解释
⒈ 陆地。
引《水浒传》第七九回:“旱地上分三队军马接应。”
《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真人面前不説假话,旱地上打不得拍浮。”
⒉ 指内陆地区。
引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凡外国人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⒊ 旱田。
引《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旱地改的水田花工多,涝田用工少,就要搭开,减少队与队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
国语词典
旱地 [hàn dì]
⒈ 旱田。土地表面不蓄水或缺乏灌溉设施的田地。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像这旱地,百姓一遇荒年,就不能收粮食了,须是兴起些水利来。」
旱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田释义:西汉 赵过 在畎田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轮作法。将一亩地分为三份,每年轮流耕种,以保养地力,获得较高的收成。古代曾通行于北方干旱地带。《汉书·食货志上》:“武帝 末年……以 赵过 为搜粟都尉。过 能为代田,一畮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颜师古 注:“代,易也。”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 2.
农本释义:⒈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廩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洪诚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吴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三章六:“自韩非始,方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形成农本工商末的简明口号。”⒉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如:旱地育秧便于管理,省农本。
- 3.
发菜释义:藻类植物,丝状,细长,潮湿时黑绿色,干燥时黑色,很像乱头发。生长在高原干旱或半干旱地带。
- 4.
干旱释义:因降水不足而土壤、气候干燥:干旱地区。天气干旱。
- 5.
旱田释义:⒈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田地,如种小麦、杂粮、棉花、花生等的田地。 ⒉浇不上水的耕地。‖也叫旱地。
- 6.
木犁释义: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
- 7.
沙漠化释义:指沙质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地表渐渐被流沙覆盖。
- 8.
耕地释义:⒈土地利用类型之一。 指用来耕作并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一般分为水田和旱地(包括水浇地)两类。⒉翻松田土。
- 9.
耠子释义:一种旱地开沟松土的农具。用于播种前开沟起垄或庄稼后期锄草。
- 10.
荒漠化释义: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等。
- 11.
荒漠土释义:又称“荒境土”,是干旱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也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土壤。
- 12.
过关契释义:旧时买卖土地,由有关主管部门发给买主与卖主的田产过户凭证。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八:“每拿起一份契纸,不等大小姐把第一行‘立杜卖文约人’的名字看清楚,她就认得是哪县哪乡哪个小地方的地契,是好多亩水田或是好多亩旱地,是祖父手上或是父亲手上哪年哪月用了好多银子买的。设如再盘问,她还可以说得出有没有老契和过关契,前几届的业主是谁。”
- 13.
迷延胡索释义:本科约42属650余种,主要产于北温带,多集中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或草原沙漠干旱地区,少数产美洲延至热带。
- 14.
通通释义:表示全部:那个地区的旱地通通改成了水田。
- 15.
陆作释义:谓耕种旱地。 《宋书·文帝纪》:“徐 豫 土多稻田,而民间专务陆作,可符二镇,履行旧陂,相率修立,并课垦闢,使及来年。”
- 16.
陆种释义:谓种植旱地作物。
- 17.
陆稻释义:种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强,根系比较发达,叶片较宽,米质软,光泽少。 也叫旱稻。
- 18.
黄土释义: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黄色、棕黄色的尚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颗粒很细,质地均一,多钙质,多孔隙,多裂缝,透水性强,遇水容易沉陷。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大陆内部干旱及半干旱地带。如中国的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