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哀吊 哀吊的意思
āidiào

哀吊

简体哀吊
繁体哀弔
拼音āi diào
注音ㄞ ㄉ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iào,(1)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组词】:吊丧。吊孝。吊唁。凭吊。(2)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组词】:形影相吊。(3) 悬挂。【例句】:上吊(自缢)。吊灯。(4)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组词】:吊皮袄。(5) 提取,收回。【组词】:吊销执照。(6)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基本含义

哀悼、怀念。

哀吊的意思

哀吊 [āi diào]

1. 见“哀吊”。

哀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哀吊”。

⒉ 慰问;抚慰。

《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祸烖,则令哀弔之。”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慊慊狂愚,冀蒙哀弔。”

⒊ 用作对死者的哀悼。见“哀弔”。

郁达夫 《回忆鲁迅》:“当时全国所出的刊物,无论哪一种定期或不定期的印刷品上,都充满了哀吊 鲁迅 的文字。”


国语词典

哀吊 [āi diào]

⒈ 安慰吊问。

《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


哀吊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哀悼释义:悲痛地悼念(死者):哀悼死难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哀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良释义:⒈三贤臣。指 秦穆公 时的 奄息、仲行、鍼虎。《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 穆公 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毛 传:“三良,三善臣也。谓 奄息、仲行、鍼虎 也。”《史记·蒙恬列传》:“昔者 秦穆公 杀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繆’。”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 秦,百夫莫赎。”宋 苏辙《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诗:“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⒉三贤臣。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 叔詹、堵叔、师叔。《左传·僖公七年》:“郑 有 叔詹、堵叔、师叔 三良为政,未
    • 2.
      令终释义:⒈谓保持善名而死。 《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郑玄 笺:“令,善也。天既助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长有高明之誉,而以善名终,是其长也。”宋 王禹偁《刻石为丘行恭赞》:“患难之际,我无苟免;理平之世,我惟令终。青史之上,人谁我同?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 昭槤《啸亭续录·报应之爽》:“其后高朗令终,为一代之贤臣,吁,亦异矣!”⒉谓尽天年而寿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君子令终定諡,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周振甫 注:“令终:善终,寿终。”宋 孔平仲
    • 3.
      伟长释义:⒈奇伟超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⒉高大。殷夫《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伟长的电线杆投影,横过街面有如深阱。”⒊汉 末文学家 徐干 的字。三国 魏 文帝《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 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伟长 擅名於 青 土,公干 振藻於海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建安 哀辞,惟 伟长 差善。”
    • 4.
      凶礼释义:⒈凡逢凶事而举行哀吊的仪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郑玄 注:“凶礼之别有五……丧、荒、弔、襘、恤。”⒉特指丧礼。《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丁酉,东魏 主为丞相 欢 举哀,服緦縗,凶礼依 汉 霍光 故事,赠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从吉》:“三年之丧,乃凶礼之大者。世俗居丧而通名以庆贺,必书从吉,失礼甚矣。”
    • 5.
      卒章释义:诗、词、文章结尾的段落。 《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謡,亦仿佛乎 汉武 也。”唐 白居易《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宋 梅尧臣《暮雪》诗:“采薇歌卒章,霏霏霑车轮。”
    • 6.
      哀些释义:楚 地旧俗,多于禁咒、哀吊的歌辞句末加“些”字,后因称哀吊的歌辞为哀些。
    • 7.
      哀吊释义:⒈亦作“哀吊”。慰问;抚慰。⒉用作对死者的哀悼。⒊见“哀弔”。
    • 8.
      哀祭释义:文体的一种。包括哀吊文与祭祀文。诔文、挽文、吊文、哀词等为伤逝之词;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庙、死者等为祭祀之词。
    • 9.
      夭昬释义:⒈亦作“夭昏”。 夭折,早死。《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昬。”杜预 注:“短折曰夭,未名曰昬。”孔颖达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昬,谓未三月而死也。”一说,“昬之言泯没也”。见 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下》。三国 魏 曹丕《追封邓公策》:“如何不禄,早世夭昏。”⒉指夭折的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髮,必施夭昏。”
    • 10.
      弱弄释义:幼年时好嬉戏。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辞定所表,在彼弱弄。苗而不秀,自古斯慟。”参见“弱不好弄”。
    • 11.
      沈膇释义:亦作“沉膇”。《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杜预 注:“沉溺,湿疾;重膇,足肿。”后以“沉膇”比喻文辞滞重,不飞动。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扬雄 弔 屈,思积功寡,意深文畧,故辞韵沉膇。”
    • 12.
      痛伤释义:⒈悲痛伤心。汉 班固《白虎通·丧服》:“既除丧乃归哭於墓何?明死者不可復见,痛伤之至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原夫哀辞大体,情主於痛伤,而辞穷乎爱惜。”唐 韩愈《祭滂文》:“未冠而夭,吾与 卢氏,痛伤何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事已到此,痛伤无益。”贺瑞麟《死前日记·8月15日》:“荒凉的景象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我碎伤了的心扉呀,真是痛伤欲绝了。”⒉痛苦忧伤。郭沫若《女神·胜利的死》:“十月二十一日 伦敦 发来的电信又到了!说是 马克司威尼 已经昏死了去三回了!说是他的妹子向他的
    • 13.
      结言释义:⒈用言辞订约。 《公羊传·桓公三年》:“古者不盟,结言而退。”《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 蹇脩 以为理。”《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自昔枉光尘,结言固终始。”⒉谓连缀文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⒊指文辞的结尾。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
    • 14.
      首出释义:杰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自 贾谊 浮 湘,发愤弔 屈,体周而事覈,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前辈 许棠《过洞庭诗》,最为首出,尔后无继斯作。”孙中山《建国方略·不知亦能行》:“中国 为世界最古之国,承数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
哀吊是什么意思 哀吊读音 怎么读 哀吊,拼音是āi diào,哀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哀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