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书佐 书佐的意思
shūzuǒ

书佐

简体书佐
繁体書佐
拼音shū zuǒ
注音ㄕㄨ ㄗ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zuǒ,(1) 辅助,帮助。【例句】:佐证(证据)。佐餐。(2) 处于辅助地位的人。【组词】:僚佐。(3) 劝。【组词】:佐食。佐酒(a.陪伴喝酒;b.就着菜肴把酒喝下去)。

基本含义

指书籍作为辅助的资料,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

书佐的意思

书佐 [shū zuǒ]

1. 主办文书的佐吏。

书佐 引证解释

⒈ 主办文书的佐吏。

《汉书·王尊传》:“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
《梁书·吕僧珍传》:“吕僧珍 ……事 太祖 文皇 为门下书佐。”
唐 陆龟蒙 《书<李贺小传>后》:“予为儿童时,在 溧阳 闻白头书佐言。”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琳 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
胡三省 注:“书佐,掌书翰。”


书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酒物释义:⒈用以佐酒的食品。⒉谓以读书佐酒。
    • 2.
      书佐释义:主办文书的佐吏。《汉书·王尊传》:“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梁书·吕僧珍传》:“吕僧珍 ……事 太祖 文皇 为门下书佐。”唐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予为儿童时,在 溧阳 闻白头书佐言。”《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琳 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胡三省 注:“书佐,掌书翰。”
    • 3.
      佐史释义:汉 代地方官署内书佐和曹史的统称。
    • 4.
      六司释义:⒈隋 宫廷女官名。隋文帝 开皇 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⒉唐 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武德 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书佐皆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
    • 5.
      通呈释义:⒈通报呈递。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近復手啟,言 蒋偕 事,必已通呈。”《醉醒石》第十回:“陈箎 买了捕人捕官,竟卸在龟子身上,通呈上司。”⒉掌管宾客往来联络事务的人。《南史·夷貊传上·天竺迦毗犁国》:“琳 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权侔宰辅。”《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通呈,典謁之职。”

书佐(shuz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书佐是什么意思 书佐读音 怎么读 书佐,拼音是shū zuǒ,书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书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