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钱 [míng qián]
1. 为亡人焚化的纸钱。
冥钱 引证解释
⒈ 为亡人焚化的纸钱。
引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哭罢,焚了些冥钱,就引 崔生 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七的法事已经做过,冥钱已经烧了。”
国语词典
冥钱 [míng qián]
⒈ 烧给死人用的纸钱。
引《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昨夜我做梦,你父亲问我要钱使用,我正要念些经,焚化些冥钱与他呢?」
冥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钱释义:为亡人焚化的纸钱。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哭罢,焚了些冥钱,就引 崔生 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七的法事已经做过,冥钱已经烧了。”
- 2.
寄库释义:辽 的一种祭奠活动。又旧时迷信,人在生前焚冥钱,作佛事,寄属冥吏,备死后取用,亦称寄库。
- 3.
寓金银释义:用金纸银纸做的冥钱。《宋史·礼志三二》:“建炎 四年,南平王 薨,差 广南西路 转运副使 尹东玽 充弔祭使,赐绢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钱、寓綵、寓金银等。”
- 4.
寓钱释义:即纸冥钱。 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魏 晋 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新唐书·王璵传》:“汉 以来葬丧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璵 乃用之。”《宋史·礼志二二》:“建炎 四年,南平王 薨,差 广南西路 转运副使 尹东玽 充弔祭使,赐绢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钱、寓綵、寓金银等。”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纸钱曰寓钱,言其寓形於钱也。”
- 5.
寓镪释义:用白金水涂过的纸冥钱。
- 6.
纸元宝释义: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的冥钱。旧时迷信用品。
- 7.
纸锭释义:亦作“纸鋌”。 用锡箔糊制成银锭状的冥钱。迷信认为焚化给死者,可供其当钱用。
- 8.
象泉释义:纸钱,冥钱。
- 9.
阴轴释义: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人;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阴钱(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