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衡 [chē héng]
1. 车辕端的横木。
车衡 引证解释
⒈ 车辕端的横木。
引《周礼·秋官·大行人》:“诸子执穀璧五寸,繅藉五寸,冕服五章……朝位宾主之閒五十步,立当车衡。”
车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倚衡释义:⒈靠在车前横木上。 《论语·卫灵公》:“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明 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答陈才卿书》:“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 如淳 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引 袁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
- 2.
射干释义:⒈多年生草本,叶剑形排成两行。 夏季开花,花被橘红色,有深红斑点。根可入药。《广雅·释草》:“鳶尾、乌萐,射干也。”王念孙 疏证:“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王逸 注:“射干,香草。”洪兴祖 补注:“射,音夜。”《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揭车衡兰,稾本射干。”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射干,香草也。”一说木名。《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参阅 宋 王观国《学林·射干》。⒉兽名。《汉
- 3.
左纛释义: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衡左边或左騑上。
- 4.
瑶衡释义:玉饰的车衡。借指车子。
- 5.
稾本释义: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荀子·大略》:“君子之櫽栝不可不谨也,慎之!兰茝稾本,渐於密醴,一佩易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揭车衡兰,稾本射干。”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揭车,一名乞舆;稾本,稾茇;射干,十月生。皆香草。”
- 6.
藁本释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中空而直立的茎,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根状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和根状茎入中药,有散风寒、止痛等作用揭车衡兰,稾本射干。--宋.司马相如《子虚赋》、《集解》引 郭璞注:稾本,稾茇;射干,十月生,皆香草。
- 7.
轙舆释义:车衡上的大环和车底。引申为车辆。
- 8.
车輗释义:连接大车车杠与车衡的一个部件。
- 9.
鸣銮释义: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有时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
- 10.
鸾旗车释义: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晋书·舆服志》:“鸞旗车,驾四,先輅所载也。鸞旗者,谓析羽旄而编之,列繫幢傍也。”宋 高承《事物纪原·舆驾羽卫·鸾旗》:“《通典》曰:鸞旗车,汉 制,编羽旄列繫幡傍。胡广 曰:以铜作鸞鸟於车衡上。《宋朝会要》曰:汉 制为前驱,上载赤旗,绣鸞也。《皇祐大饗明堂记》曰:景祐 五年,重制此旗,赤质绣鸞,载以车也。”
- 11.
黄屋左纛释义:黄屋:古代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左纛:古代皇帝车上用犛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旧指帝王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