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诣 [chāo yì]
1. 高深玄妙;高超脱俗。
3. 超登;登达。
超诣 引证解释
⒈ 高深玄妙;高超脱俗。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
唐 张说 《魏齐公元忠》诗:“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
⒉ 超登;登达。
引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故又捨筏西土,振尘朔陲,将欲与 文殊 不二之会,脱去秽累,超诣觉路。”
宋 杨万里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诣斋》:“紫鸞自超诣,一日可天地。”
国语词典
超诣 [chāo yì]
⒈ 造诣深远卓越。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超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十四品释义:唐 司空图 著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表圣 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 2.
剪剔释义:剪理整刷。唐 杜甫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诗:“紫燕自超诣,翠駮谁剪剔。”
- 3.
研寻释义:研究探索。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王 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復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北齐书·张耀传》:“赵彦深 尝谓 耀 曰:‘君研寻《左氏》,岂求 服虔、杜预 之紕繆邪?’”唐 刘知几《史通·题目》:“窃以《周易》六爻,义存《象》内;《春秋》万国,事具《传》中。读者研寻,篇终自晓。”赵朴初《观埃及古代文物》诗之一:“厚葬今应谢古人,洋洋文物耐研寻。”
- 4.
翠駮释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以指骏马。唐 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之三:“紫燕自超诣,翠駮谁剪剔。”仇兆鳌 注:“此云翠駮,即翠黄、翠龙之意。”
- 5.
超诣释义:⒈高深玄妙;高超脱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唐 张说《魏齐公元忠》诗:“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⒉超登;登达。唐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 6.
道契释义:⒈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体分冥固,道契不坠。”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⒉指一同修道的至交。《歧路灯》第七三回:“彼时结为道契。今日特便道过访,不料已物故几年。”⒊谓与佛、道有缘分。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⒋清 末,外国人在 中国 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便拿了这契据,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