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政迹 政迹的意思
zhèng

政迹

简体政迹
繁体政蹟
拼音zhèng jì
注音ㄓㄥˋ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jì,(1) 脚印。【组词】:踪迹。足迹。血迹。笔迹。(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组词】:印迹。(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组词】:古迹。实迹。(4) 追寻踪迹。【例句】:“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例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基本含义

见“ 政迹 ”。
亦作“ 政蹟 ”。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2).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贬 处州 ,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政迹的意思

政迹 [zhèng jì]

1. 亦作“政迹”。

2. 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

4. 犹政绩。

政迹 引证解释

⒈ 见“政迹”。亦作“政蹟”。

⒉ 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

《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⒊ 犹政绩。参见“政绩”。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即道贬 处州,是以无政蹟可见。”


政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历子释义:⒈宋代记述官员政迹功过以备考课升降之用的本子。⒉宋制,料粮院掌发俸禄,有料钱录,据状注明各官授官日月,发给本人,凭以赴户部领支俸钱。
    • 2.
      四类释义:⒈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⒉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⒊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⒋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 3.
      妆点释义:⒈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元 乔吉《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⒉妆饰点缀。元 薛昂夫《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天竺,南边
    • 4.
      山阴道上释义:指今 绍兴 西南郊沿途一带。这里以景物美而多著称。山阴,旧县名,在今 绍兴市。《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今日他是经歷到 禹穴、兰亭,并 山阴 道上,他岂不夸张其美,也要来气我?”郁达夫《夜泊西兴》诗:“罗刹 江边水拍天,山阴 道上树含烟。”参见“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5.
      政迹释义:⒈见“政迹”。 ⒉亦作“政蹟”。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⒊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即道贬 处州,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 6.
      白公堤释义:⒈堤名。 即 白沙堤。相传为 唐 诗人 白居易 任 杭州 刺史时所筑。《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 唐 时有刺史 白乐天,筑一条路,南至 翠屏山,北至 栖霞岭,唤做 白公堤。”《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后来这条堤,因是 白乐天 所筑,遂叫做 白公堤。”参阅《新唐书·白居易传》。参见“白沙隄”。⒉堤名。故址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下。为 白居易 任 苏州 刺史时所筑。参阅《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堤堰》。
    • 7.
      薄薄释义:⒈犹稍稍;略微。《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既在此,做了一场刺史,又薄薄负些才名,今奉旨内转,便突然而去,岂不令山水笑我无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那委员听见他这么説,也就顺水推船,薄薄的责了他的底下人几下就算了。”⒉广大貌。《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杨倞 注:“薄薄谓旁薄广大之貌。”⒊车疾驰声。《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孔颖达 疏:“驱驰其马,使之疾行,其车之声薄薄然。”
    • 8.
      雉乳释义:谓地方官施行仁政,德及禽鸟。乳,繁殖。典出《后汉书·鲁恭传》:“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唐 王维《送方城韦明府》诗:“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 9.
      驯雉释义:⒈驯顺的雉。《晋书·孝友传论》:“许孜 少而敏学,礼备在三。驯雉栖其梁栋。”⒉《后汉书·鲁恭传》:“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后以“驯雉”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泽及鸟兽之典。五代 李瀚《蒙求》诗:
    • 10.
      鲁雉释义:典出《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后以“鲁雉”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犹如 鲁恭 化及田雉。唐 骆宾王《春夜

政迹(zheng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政迹是什么意思 政迹读音 怎么读 政迹,拼音是zhèng jì,政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政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