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门 [yáng mén]
1. 春秋宋之城门名。
2. 东南方之门。
3. 指汉明帝时开阳门。
4. 古星名。属亢宿。
6. 命门。
阳门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宋 之城门名。
引《礼记·檀弓下》:“阳门 之介夫死,司城 子罕 入而哭之哀。”
郑玄 注:“阳门,宋国 门名。”
⒉ 东南方之门。
引《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方曰 波母之山,曰 阳门。”
高诱 注:“东南月建在巳,纯阳用事,故曰 阳门。据天下诸城东南角门皆阳门,是其类也。”
⒊ 指 汉明帝 时 开阳门。
引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 阳门 饰豪眉之象,夜臺图紺髮之形,邇来奔竞,其风遂广。”
周祖谟 校释引 牟融 《理惑论》:“﹝ 汉明帝 ﹞於 南宫 清凉臺 及 开阳门 上作佛像。”
⒋ 古星名。属亢宿。
引《晋书·天文志上》:“东北二星曰阳门,主守隘塞也。”
《晋书·天文志上》:“南河曰南戍,一曰南宫,一曰阳门,一曰越门,一曰权星,主火。”
⒌ 命门。参见“命门”。
引《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务成子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
阳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郎释义:⒈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⒉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 2.
东交民巷释义:街巷名。在 北京市 正阳门 东侧。原名 东江米巷,讹为 东交民巷。清 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 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 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 3.
乾阳殿释义:隋 洛阳宫 殿名。 隋 杜宝《大业杂记》:“乾阳门 东西亦有轩廊,周帀门内一百二十步,有 乾阳殿,基高九尺,从地至鴟尾高一百七十尺。”宋 孔平仲《续世说·直谏》:“贞观 四年,詔发卒修 洛阳宫 乾阳殿,以备巡幸。张元素 上书极諫云:‘阿房 成,秦 人散;章华 就,楚 众离;乾阳 毕功,隋 人解体。’”
- 4.
京仓释义:⒈大粮仓。⒉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5.
仪鸾殿释义:宫殿名。隋 大业 间有野雀飞集 宝城 朝堂前,有人为奉承皇帝,诈称鸾凤来临,因于其地建 仪鸾殿 。《唐六典·工部·尚书》:“﹝皇宫﹞其西北出曰 洛阳门 ,其内曰 德昌殿 ,北曰 仪鸞殿 。”参见“ 仪鸞 ”。
- 6.
刺启释义: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子恪 徒跣自归,二更达 建阳门,刺启。时刻已至,而上眠不起。”胡三省 注:“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
- 7.
刺啓释义: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子恪 徒跣自归,二更达 建阳门,刺启。时刻已至,而上眠不起。”胡三省 注:“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
- 8.
前三门释义:北京城的正阳门(前门)、宣武门、崇文门合称。自东向西依次是崇文门、前门、宣武门。其中崇文、宣武各取是尚文尚武的意思。
- 9.
北闱释义:⒈明堂的北门。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古大明堂之礼曰……日入出北闈,视帝节猷。《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闈。’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阳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闈,故《周官》有门闈之学。”⒉明 清 科举制对 顺天(今 北京市)乡试的通称。《明史·选举志二》:“其他指摘科场事者,前后非一,往往北闈为甚,他省次之。”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诸升之 文思繁富,三赴北闈,不售。”胡适《<海上花列传>序》:“﹝ 韩邦庆 ﹞尝一试北闈,仍鎩羽而归。”
- 10.
厂甸释义:地名。 在 北京市 和平门 外。辽 时名 海王村。因其地有琉璃窑,也称 琉璃厂。为出售书籍、字画、古玩、文具等商店聚集处。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厂甸儿》:“厂甸 在 正阳门 外二里许,古曰 海王村,即今工部之 琉璃厂 也。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鍳赏之所也。”参阅 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琉璃厂店》。
- 11.
听勘释义:听候勘问、审讯。元 无名氏《鸳鸯被》楔子:“我如今有罪赴京听勘。”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墨败》:“穆宗 初年,屯盐都御史 庞尚鹏 疏劾 淮 扬 巡盐御史 孙以仁 侵匿盐银千餘两,宜令先革职听勘,上允之。”《清史稿·裕宪亲王福全传》:“十一月,福全 等至京师,命止 朝阳门 外听勘。”
- 12.
大市释义:⒈古指午后设立的集市。 因到市的人多,故称。《周礼·地官·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贾公彦 疏:“向市人多,而称大市。”⒉泛称大的集市。《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出 西阳门 外四里御道南,有 洛阳 大市,周迴八里。”⒊大交易。《周礼·地官·质人》:“凡卖儥者质剂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郑玄 注:“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 13.
寓舍释义:住所。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明 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 将 董用和 在京师时,其寓舍与 于侍郎 谦 相对。”清 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 八年九月,谭献 书於 安庆 樅阳门 内寓舍。”
- 14.
层观释义:高耸的楼观。《后汉书·梁冀传》:“缮修层观,数年乃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凤阳门 三臺洞开,高三十五丈,石氏 作层观架其上。”《新唐书·魏徵传》:“文德皇后 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 昭陵。”
- 15.
开阳释义:⒈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文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六开阳也。”⒉东汉 时 洛阳 城门名。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来止楼上。瑯邪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之良是,遂坚缚之,因刻记其年月,以名门焉。”晋 潘岳《怀旧赋》:“启 开阳 而朝迈,济清 洛 以径渡。”南朝 梁简文帝《招真馆碑》:“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
- 16.
政事堂释义: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太祖 登 正阳门,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
- 17.
散花释义:⒈使花朵飘散。南朝 梁简文帝《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⒉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唐 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
- 18.
日坛释义:旧时祭日之处。在今 北京市 朝阳区 朝阳门 外东南。明 嘉靖 九年建。明 清 二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清 制遇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亲祭。参阅 明 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礼义·日月坛》、《清会典事例·礼部·中祀》。
- 19.
朝日坛释义:古代帝王祭日的地方。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圣驾春分躬诣 朝日坛,及藩王之国,则由 朝阳门 出。”吴伟业《朝日坛》诗 清 靳荣藩 题解:“《畿辅通志》:朝日坛 在 朝阳门 外,西向。每年春分祭,遇甲丙戊庚壬年,亲祭,餘年遣大臣摄祭。”
- 20.
杠枱释义:抬。《元典章·户部八·匿税》:“江西行省 据申在城商税务拿获屠户 王六、刘三 杠檯活猪不从 瑞阳门 弔引投税事,将各人依例议断外,今后如遇诸人呈告匿税货物,取问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