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怠 不怠的意思
dài

不怠

简体不怠
繁体
拼音bù dài
注音ㄅㄨˋ ㄉ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dài,(1) 懒惰,忪懈。【组词】:怠惰。怠倦。怠工。懈怠。(2) 轻慢,不尊敬。【组词】:怠傲。怠慢。

基本含义

不懈怠慢,不敷衍塞责。

不怠的意思

不怠 [bù dài]

1. 不懈怠;不放松。

不怠 引证解释

⒈ 不懈怠;不放松。

《书·微子》:“降监 殷 民,用乂讎歛,召敌讎不怠。”
曾运乾 正读:“怠,懈也,缓也。”
《史记·乐毅列传》:“紂 之时, 箕子 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听。”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二:“经岁不怠,虽度世可也。”

⒉ 不愉快。怠,通“怡”。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卢敖 目仰而视之,不见,乃止驾,心不怠,悵若有丧。”


不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固释义:⒈犹固执。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体别》:“彊楷坚劲,用在楨干,失在专固。”《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又勤於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於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清 陈确《答吴仲木书》:“正欲与诸同人各尽胸怀,以求至当,以开我专固之臆见耳。”⒉犹专擅。《后汉纪·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⒊坚定;专一。唐 元稹《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卢士玫 自居郎署,执政者言其温重不回,守法专固;副内史事,物议归之。”唐 温宪《程修己墓志》:“公幼而专固,通《左氏春秋》。”
    • 2.
      交戒释义:不断告诫。汉 徐干《中论·虚道》:“昔 卫武公 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思闻训道,命其群臣曰:‘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又作抑诗以自儆也。’”
    • 3.
      典职释义:掌管政事。《史记·伯夷列传》:“尧 将逊位,让於 虞舜,舜 禹 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后汉书·章帝纪》:“司空 融 典职六年,勤劳不怠。”
    • 4.
      凶患释义:灾祸。 《左传·成公十二年》:“凡 晋 楚 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誓教恤,则民不怠”汉 郑玄 注:“恤谓灾危相忧,民有凶患,忧之,则民不解怠。”《后汉书·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於凶患乎!”
    • 5.
      勤学释义:努力学习。《东观汉记·桓荣传》:“荣 少勤学,讲论不怠,治《欧阳尚书》。”《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悟 ﹞依旧留在衙门中勤学。三年之后,学业已成。”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十四》:“《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塏爽,妻受誥封,所往还无非卿大夫,以诱其勤学。”
    • 6.
      博闻彊识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 征 吴,原 从行”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博闻强识”。宋 苏轼《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 7.
      吃吃释义:⒈形容说话结结巴巴。⒉犹汲汲。勤奋不怠貌。⒊形容笑声。
    • 8.
      定志释义:⒈集中意志;专心。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唐 钱珝《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⒉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许地山《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 9.
      宵寝晨兴释义:解释兴起床。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怠。
    • 10.
      弃旧释义:⒈丢弃旧状。《左传·昭公十五年》:“邑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无卒,弃旧不祥。”杨伯峻 注:“旧指不怠,勤慎。”⒉遗弃旧好。《国语·周语中》:“夫礼,新不閒旧。王以 狄 女閒 姜任,非礼且弃旧也。”汉 蔡邕《正交论》:“是以君子慎人所以交己,审己所以交人。富贵则无暴集之客,贫贱则无弃旧之宾矣。”
    • 11.
      强识释义:亦作“彊识”。强于记忆。《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吕氏春秋·君守》:“故博闻之人、彊识之士闕矣。”《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兼以彊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清 姚鼐《赠钱献之序》:“嘉定 钱君 献之 强识而精思,为今士之魁杰。”
    • 12.
      忧勤释义:亦作“忧懃”。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忧勤,而终於佚乐者也。”《东观汉记·刘般传》:“建初 元年,拜为宗正,忧勤国事,夙夜不怠。”唐 白居易《贺雨》诗:“忧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閭阎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忧懃於上,而下无所诉,此罪在羣臣。’”清 魏源《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
    • 13.
      承承释义:谓代代承继。《韩诗外传》卷六:“《诗》曰:‘子孙承承,万民靡不承。’”唐 韩愈《平淮西碑》:“圣子神孙,继继承承於千万年,敬戒不怠。”
    • 14.
      改修释义:⒈亦作“改脩”。 改建修治。《后汉书·王景传》:“河 决积久,日月侵毁……宜改脩堤防,以安百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匠者以为不祥,将加修葺。公曰:‘此天谴也。无所改修,以记吾过,且令戒惧不怠。’”⒉改过修身。《晋书·高阳王睦传》:“睦 退静思愆,改修其德。”《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脩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⒊改缝,另制。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还要她马上给可怜的孤儿改修一条棉裤呢!”
    • 15.
      敬故释义:谓不怠慢故旧。
    • 16.
      纮綖释义:⒈古代冠冕上装饰的绳带。《左传·桓公二年》:“衡、紞、紘、綖,昭其度也。”孔颖达 疏:“此四物者,皆冠之饰也。”汉 张衡《东京赋》:“珩紞紘綖,玉笄綦会。”宋 欧阳修《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⒉《国语·鲁语下》载 公父文伯 劝其母勿绩,其母教训 文伯 应勤职不怠,并谓“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后因以“紘綖”为贵显人家妇女具有勤俭美德的典故。北周 庾信《周大都督阳林伯长孙瑕夫人罗氏墓志铭》:“苹藻维敬,紘綖是勤。”明 张居正《祭
    • 17.
      绩学释义:谓治理学问。亦指学问渊博。宋 蔡襄《观天马图》:“自 秦 灭 汉 兴,缀文绩学,德业彬然,独 董仲舒 而已。”清 顾炎武《富平李君墓志铭》:“君少而刚方,绩学不怠。”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工部主事刘公墓志铭》:“山阳 有绩学篤行之君子曰工部主事 刘公,方以名德岿然为一时之望。”《儒林外史》第七回:“周司业 不胜叹息,説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躭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 18.
      节整释义:坚贞和严正。《后汉书·郑均传》:“元和 元年,詔告 庐江 太守、东平 相曰:‘议郎 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髮不怠。’”
    • 19.
      边任释义:边境地区的官职。 《晋书·胡毋辅之传》:“父 原,练习兵马,山涛 称其才堪边任。”《旧唐书·娄师德传》:“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餘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梅高报母》:“狱上,有旨,能 降四级,调除边任。”
    • 20.
      鸡鸣而起释义:鸡叫时就起床。 形容勤奋不怠。

不怠(bud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怠是什么意思 不怠读音 怎么读 不怠,拼音是bù dài,不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