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事 [qǐng shì]
1. 讯问事情发生的原因。
2. 犹请示,述职。
3. 从事。
5. 谓以私事请托。
请事 引证解释
⒈ 讯问事情发生的原因。
引《国语·吴语》:“晋 军大骇不出, 周 军飭垒,乃令 董褐 请事。”
韦昭 注:“请,问也。”
⒉ 犹请示,述职。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夏, 章邯 等战数却, 二世 使人让 邯,邯 恐,使长史 欣 请事。”
《新唐书·关播传》:“德宗 初, 湖南 峒贼 王国良 惊剽州县,不可制,詔 播 宣辑,因得请事,对殿中。”
⒊ 从事。
引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盖克己復礼,出门如见大宾,惟 颜渊、仲弓 乃能请事。”
⒋ 谓以私事请托。
引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河南 尹 郑餘庆 荐之朝,拜 南郑 令,尹家奴以书抵县请事,公走府,出其书投之尹前。”
国语词典
请事 [qǐng shì]
⒈ 请求指示如何处理事情。
引《仪礼·士昏礼》:「摈者出请事,入告。」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请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伎儿释义:指歌舞艺人。《百喻经·伎儿作乐喻》:“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新唐书·于志宁传》:“又宫中数闻鼓声,太乐伎儿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清 吴伟业《王郎曲》:“梨园子弟爱传头,请事 王郎 教絃索,耻向王门作伎儿,博徒酒伴贪欢謔。”
- 2.
使主释义:⒈指节度使。 唐 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迁善》:“﹝ 刘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元年》:“宪诚 遣亲吏至中书请事,韦处厚 谓曰:‘晋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胡三省 注:“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对其属吏称之为使主。”⒉指使者中的正职。《周书·陆通传》:“初修邻好,盛选行人。詔 逞 为使主,尹公正 为副以报之。”
- 3.
名卿释义:有声望的公卿。 《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明 文徵明《沉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清 方东树《书惜抱先生墓志后》:“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 4.
宰旅释义:冢宰的属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 韩宣子 聘于 周,王使请事,对曰:‘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无他事也。’”杜预 注:“宰旅,冢宰之下士。言献职贡於宰旅,不敢斥尊。”后因用为对宰辅的敬称。唐 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丰省之度,多不得中,故二千石有不能受事于宰旅者矣。”宋 苏轼《太皇太后赐故夏国主嗣子乾顺进奉贺正马驼回诏》:“詔故 夏 国主嗣子 乾顺,述职春朝,归诚宰旅。”
- 5.
竿牍释义:书札。《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竿牘,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宋 陆游《与建宁苏给事启》:“小夫之竿牘自见,姑少述於万分。”《明史·丘橓传》:“﹝御史巡方﹞甫临所部,而请事之竿牘,又满行臺。”清 钱谦益《文肃王公行状》:“三年外计,邸舍萧然,苞苴竿牘,絶迹庭户。”
- 6.
自及释义:谓自作自受,自身遭受其祸。《左传·隐公元年》:“公子吕 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 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新五代史·杂传五·李彦威》:“彦威 临刑大呼曰:‘卖我以灭口,其如神理何?’顾 廷范 曰:‘勉之,公行自及!’遂见杀。”
- 7.
逋悬释义:⒈拖欠。 《后汉书·刘虞传》:“后车骑将军 张温 讨贼 边章 等,发 幽州 乌桓 三千突骑,而牢禀(廪)逋悬,皆畔还本国。”《魏书·辛雄传》:“将发,请事五条。一言逋悬租调,宜悉不徵。”金 党怀英《雪中》诗之四:“我看多田翁,租赋常逋悬。”⒉指所欠租税。《魏书·高阳王雍传》:“远使絶域,催督逋悬,察检州镇,皆是散官,以充剧使。”《旧唐书·李渤传》:“张平叔 判度支,奏徵久远逋悬,渤 在州上疏曰:‘……臣当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已旱死一千九百顷有餘,若更勒徇度支使所为,必惧史官书陛下於大旱中徵三十六年前
- 8.
闲日释义:亦作“闲日”。休闲的日子。《史记·李斯列传》:“二世 怒曰:‘吾常多閒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輒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梁书·王筠传》:“迟比闲日,清覯乃申。”《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至宫,每閒日,輒宴勋臣,赏赐丰渥。”胡三省 注:“唐 世天子以隻日视朝,双日谓之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