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 [qīng shì]
1. 太平时代。
清世 引证解释
⒈ 太平时代。
引《吕氏春秋·序意》:“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未有抱隐顾私,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
明 陈所闻 《一枝花·寿吴伯邻》套曲:“词场,醉乡,逍遥清世年方壮。”
国语词典
清世 [qīng shì]
⒈ 清平时代。
引《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
清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生如戏释义:人既要会演戏,当好自己生活得主角,该喜则喜、该悲则悲;也要会看戏,善于分清世间百态,凡事不必太认真。
- 2.
冒销释义:虚报开支。清 昭槤《啸亭杂录·军营之奢》:“军中糜费甚众,其帑餉半为粮员侵蚀,任其滥行冒销。”樊树志《论清世宗》:“年羹尧 还损公肥私,采用冒销军需、开例损纳、侵用税款……等手段,中饱私囊。”
- 3.
刺天释义:⒈直入云天,谓极高。晋 木华《海赋》:“巨鳞插云,鬐鬣刺天。”唐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赤甲 白盐 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仇兆鳌 注:“刺天,言山势之高。”⒉冲入天空。多喻名位遽升。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復,羣飞刺天。”宋 陈师道《次韵答学者》:“行地径须先八骏,刺天终不羡餘飞。”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郎官 马子约 题诗法堂壁间曰:‘十年衰病卧林泉,鵷露羣飞竞刺天。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
- 4.
及难释义:⒈指灾难发生时。《左传·僖公五年》:“及难,公使寺人 披 伐 蒲。”⒉遇祸。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郑端清世子》:“王府一旧人忽遇 端清 于山中云:‘传语诸孙当速去,故里不可居也。’寿平 兄弟以为妄,不听,未几,及难。”
- 5.
孝陵释义:⒈明太祖 陵,在今 南京市 东北 锺山 南面。 明 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 孝陵卫。《明史·太祖纪三》:“辛卯,葬 孝陵。諡曰 高皇帝,庙号 太祖。”清 赵翼《过前明故宫基》诗:“孝陵 灵爽如重过,应有沧桑涕泪流。”⒉借指 明太祖 朱元璋。明 夏完淳《<大哀赋>序》:“孝陵 之泽,三百年而终斩乎?”⒊清世祖 陵,在今 河北省 遵化县 昌瑞山 主峰南麓。
- 6.
廓清寰宇释义:肃清世界上邪恶和非正义的事物。
- 7.
泰陵释义:⒈陵名。 唐玄宗 陵。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金粟山。⒉陵名。宋哲宗 陵。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本名 永泰陵。宋 人常称之为 泰陵。⒊陵名。明孝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笔架山 东南。⒋陵名。清世宗 陵。在 河北省 易县 永宁山。
- 8.
清世释义:太平时代。 《吕氏春秋·序意》:“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未有抱隐顾私,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明 陈所闻《一枝花·寿吴伯邻》套曲:“词场,醉乡,逍遥清世年方壮。”
- 9.
豫寝释义:预先平息。清 徐鼒《小腆纪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六月》:“﹝ 姜曰广 ﹞疏曰:‘臣前见文武纷竞,既惭无术调和,近见逆案掀翻,又愧无能豫寝。’”
- 10.
迫窘释义:窘迫。《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頽兮,路长远而窘迫”汉 王逸 注:“言日已西頽,年岁卒尽,道路长远,不得復还,忧心迫窘,无所舒志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爽 得 宣王 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卫藏通志》引 清世宗《<御制语录>后序》:“既见,问难甚久,其伎俩未能令朕发一疑情,迫窘詰屈。”
- 11.
陈蕃一室释义:形容青年人有远大的志向。出处:《后汉书·陈蕃传》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 12.
雍和宫释义:在 北京 内城东北角 安定门 内,为 北京 最大的喇嘛寺院。原为 清世宗 胤禛 府第,雍正 三年改名 雍和宫,乾隆 九年改为 喇嘛寺。雍和宫 建筑布局前半部分疏朗,后半部分密集,起伏有致,飞檐雕栋,宏大华丽。主要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永祐殿、法轮殿、万福阁等。其中万福阁为宫内最大建筑,黄瓦三层楼阁,内有檀香木 弥勒 站像,高二十六米,体躯雄伟。法轮殿内还有六米多高铜像,为喇嘛教黄教创始人 宗喀巴 大师的塑像,神态含蓄,造型生动。
- 13.
雍正释义:⒈清世宗年号。 ⒉(1678—1735)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其统治期内,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设立驻藏大臣,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惩治贪官,清理财政,实行绅民一体当差,推行摊丁入亩,统一征收地丁银,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 14.
雍正帝释义:(1678-1735)即“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fdcd。清朝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初封雍亲王。1722年在大臣隆科多、年羹尧等辅助下取得帝位,并用高压手段对付参与争位的诸弟。在位期间设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税法减轻农民负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对汉族知识分子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
- 15.
顺治释义: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公元1644—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