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zuò zuō,(1) 起,兴起,现在起。【组词】:振作。枪声大作。(2) 从事,做工。【组词】:工作。作息。作业。(3) 举行,进行。【例句】:作别(分别)。作乱。作案。作战。作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例句】:作恶(è)。作弊。作梗。作祟。作态。作色。作为。作难。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组词】:作罢。作保。作伐(做媒人)。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组词】:创作。写作。作曲。作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组词】:作品。不朽之作。(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组词】:作坊。(10) 从事某种活动。【组词】:作揖。作弄。作死。
1. 对人著作的尊称。
英[ your work; your script; ]
2. 大规模发作。
例雷声大作。
英[ sudden burst of wind,etc.; ]
⒈ 犹大事。
引《逸周书·祭公》:“汝无以小谋败大作。”
孔晁 注:“大作,大事也。”
⒉ 创办大事;大办。
引《易·益》:“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孔颖达 疏:“大作,谓兴作大事也。”
《尚书大传》卷四:“周公 将作礼乐,优游三年不能作……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
⒊ 大兴土木。
引《后汉书·锺离意传》:“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
⒋ 大起。
引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芒茅枯时,瘴疫大作。”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臣访闻 浙西 饥疫大作, 苏、湖、秀 三州人死过半。”
⒌ 显著表现。
引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此由天资忠孝,鬱於中而大作於外。”
⒍ 称人作品的敬词。
引《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小弟 董瑛 在京师会试,於 冯琢庵 年兄处得读大作。”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你的大作,大气磅礴。”
⒈ 兴作大事。
引《易经·益卦·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⒉ 大兴土木。
引汉·蔡邕〈答诏问灾异八事〉:「大作不时,天降灾。」
⒊ 大兴、大起。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众人又打一躬退出,退到院子里,止不住笑声大作。」
⒋ 尊称别人的著作。
引《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小弟董瑛,在京师会试,于冯琢庵年兄处,得读大作。」
近鸿文 著作
反拙作
1.一个有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学生是没有太大作为的。
2.他的小说语言精妙绝伦,意境超凡入圣,不愧为名家大作!
3.老师的一番药石之言对他也不起多大作用。
4.你的这篇大作,金吾不禁,完美无缺。
5.我不学无术,实在不敢为您的大作写序言。
6.这么一点小事都要去找老师,未免小题大作了吧!
7.说明这样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小题大作,繁征博引,只须简明扼要地解说一下就够了。
8.他这样小题大作,不过是批评别人抬高自己罢了。
9.你不必气愤,因为此事他们是小题大作。
10.这位总经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作为,而且风度翩翩,文质彬彬。
11.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广告业方兴未艾,人们巧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宣传媒介大作广告,真可谓见缝扎针。
12.大作不仅有新颖的思想,而且虑周藻密,无懈可击,本刊决定采用。
13.步人后尘者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14.受到批评便牢骚满腹,这种器满则倾的人,不可能有大作。
15.像你这样笔底生花的大作家,写一篇散文还不是轻而易举!
16.这部小说是这位大作家的苦心孤诣之作。
17.诗也是向不留意,侯先生赐示大作,实在是问道于盲而已。
18.阵阵狂风像猛虎一样大作萧杀,尘土飞扬。
19.春天,木棉树开出一朵朵红色的大木棉花,这木棉花可有用了,可以褒凉茶还可以装饰木棉树,真是大作用啊!这时,木棉树生长出红色的“头发”,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20.请不吝珠玉,多赐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