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矢 [liú shǐ]
1. 飞箭或来源不明的箭。也叫“流箭”
英[flying or stray arrow;]
流矢 引证解释
⒈ 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
引《礼记·檀弓上》:“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狄青为名将》:“﹝ 狄青 ﹞四年间大小二十五阵,八中流矢,人呼为 狄天使。”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将军 李大开,率劲旅出救,战於西门,中流矢死。”
国语词典
流矢 [liú shǐ]
⒈ 飞箭。
引《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敬塘战败,中流矢而死。」
《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或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
流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刮骨释义: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 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 便伸臂令医劈之。时 羽 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 羽 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为形容精神坚强的典实。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刮骨傅药,事同 关羽。”唐 王维《燕支行》:“报讐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明 李东阳《痛语·柬南屏》诗:“刮骨彼何雄,湔肠或
- 2.
刮骨疗毒释义:三国 蜀 将 关羽 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后称为“刮骨疗毒”。
- 3.
厕床释义:厕所中的坐床。《三国志·吴志·黄盖传》“建安 中,随 周瑜 拒 曹公 於 赤壁,建策火攻,语在 瑜 传”裴松之 注引《吴书》:“赤壁 之役,盖 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 吴 军人所得,不知其 盖 也,置厕牀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师道 与二子伏厕牀下。”
- 4.
年矢释义:谓时光易逝,其速如流矢。
- 5.
弧旌枉矢释义: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一说,在旌旗上绘弧矢星。
- 6.
戈矛释义:⒈戈和矛。 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汉 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清 顾炎武《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⒉武士;军队。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⒊战争;冲突。唐 王昌龄《箜篌
- 7.
望气释义: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 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汉书·宣帝纪》:“至 后元 二年,武帝 疾,往来 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 长安 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繫者,轻重皆杀之。”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友谅 中流矢死,两军莫之知,道人望气,语上曰:‘友谅 死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听到军中传说 闯王 的花马剑‘通灵’,夜间拔出来往往有一道异光上射斗、牛之间,凡是懂得望气的人们都能看见
- 8.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释义: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 旱,通“悍”。比喻因祸致福。
- 9.
流矢释义: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身中(zhòng)流矢。
- 10.
流箭释义:流矢。
- 11.
流羽释义:流矢,飞箭。
- 12.
游矢释义:流矢。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
- 13.
蚍蜉援释义:喻微小的援助。语本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清 赵翼《漳州木棉庵怀古》诗:“围城久絶蚍蜉援,相府方酣蟋蟀鬭。”清 唐孙华《永嘉令马公赐谥索诗》之一:“蚍蜉援絶当流矢,雀鼠粮空自结缨。”
- 14.
轻走释义:⒈容易逃跑。《史记·张仪列传》:“楚 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轻走易北,不能坚战。”⒉迅疾逃跑。《左传·文公三年》“凡民逃其上曰溃,在上曰逃”晋 杜预 注:“国君轻走,羣臣不知其谋,与匹夫逃窜无异,是以在众曰溃,在上曰逃,各以类言之。”《周书·宇文贵传》:“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鬭,士众用命,雄 大败轻走,赵育 於陈降。”
- 15.
酣斗释义:剧烈战斗;奋战。《新唐书·史宪忠传》:“常为先锋,閲三十战,中流矢,酣鬭不解,由是著名。”
- 16.
闷绝释义:晕倒。《左传·定公四年》:“由于 徐苏 而从”晋 杜预 注:“以背受戈,故当时闷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密 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絶。”宋 洪迈《夷坚支志甲·董小七》:“尝独宿其中,天气盛寒,董 糊窒鏬隙,置煴火,饮村醪一杯而就寝。热甚,气不宣洩,遂闷絶,傍无知者。”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既闷絶,遂不省以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