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税 [chōu shuì]
1. 课税。
英[levy a tax;]
抽税 引证解释
⒈ 征收税金。
引宋 马令 《南唐书·谈谐传·申渐高》:“渐高 乘谈谐,进曰:‘雨惧抽税,不敢入京!’”
明 张居正 《与操江巡抚院言棍徒假借》:“给与照身批文,一路免抽税打过关,直至 张家湾。”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我们的农业税,包括副业的税收,约占农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很多副业没有抽税。”
国语词典
抽税 [chōu shuì]
⒈ 征收税金。
引《十国春秋·卷一二·南唐·申渐高传》:「渐高作谐语进曰:『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知诰大笑,明日下教,弛额外税。」
抽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一而税释义: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尚书大传》卷二:“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论语·颜渊》“盍彻乎”三国 魏 何晏 集解:“周 法十一而税,谓之彻。”一本作“什一而税”。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十一而税,以奉公用,家有备凶之储,国有九年之积。”宋 陈亮《送丘秀州宗卿序》:“古者用民,岁不过三日,十一而税,不立意以罔民利,不喜察以导民争。”清 朱大韶《初税亩说》:“井田之法,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所谓十一而税也。”参阅《孟子·滕文公上》。
- 2.
市估释义:⒈即估税。 东晋、南朝 税名。对入市交易的商品按其值抽税百分之四。《梁书·侯景传》:“景 既据 寿春,遂怀反叛,属城居民,悉召募为军士,輒停责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卒。”《陈书·宣帝纪》:“有无交货,不责市估;莱荒垦闢,亦停租税。”⒉市价。《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熙宁五年》:“安石 退取市估及油店私簿閲视之,明日亟白上曰:‘油未尝增价也。’”《宋史·食货志下三》:“平其市估,使不得为轻重。”⒊商贾。清 陆师《之官真州述怀》诗:“儒者重敬官,市估及竞利。”
- 3.
抽捐释义:原指抽厘捐。后亦泛指抽税。《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咸丰 六年奏准,盛京 兵餉支絀,现令店商於买货之家,照所买价值,每东钱百千,抽捐东钱一千。”参见“抽釐”。
- 4.
抽课释义:抽税。
- 5.
率税释义:唐 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 率贷在名义上是向富户借钱,率税则为按财产的多少而抽税。唐 元稹《论当州朝邑等代纳率钱状》:“缘 夏阳、韩城 两县残破,量减逃户率税,每年摊配 朝邑、澄城、郃阳 三县代纳钱六百七十九贯九百二十一文。”参见“率贷”。
- 6.
递次释义:犹依次。宋 司马光《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昨在 洛 中,及至京师,两於 河 中递次得所赐书。”《天讨·四川革命书》:“满 虏抽税,均递次增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如此年复一年,以木、火、土、金、水之次,递次循环以至于万年永劫。”
- 7.
首甲释义:⒈头盔。《急就篇》卷三“弓弩箭矢鎧兜鉾”唐 颜师古 注:“兜鉾,首甲也,古谓之胄。”⒉殿试第一等。《古谣谚》卷二二引 清 孙之騄《二申野录》:“万历 己亥秋八月,上海 薄暮闻空中有鬼声,时以纸砲震之,民间謡曰:‘首甲幸有三人,云胡仅此二子?’次年果有抽税之举。”⒊泛指第一。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漕项收兑》:“江 浙 财赋首甲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