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琴瑟 琴瑟的意思
qín

琴瑟

简体琴瑟
繁体
拼音qín sè
注音ㄑㄧㄣˊ ㄙ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n,(1)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组词】: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琴棋书画。(2) 某些乐器的统称。【组词】: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琴书(曲艺的一种)。弹琴。

sè,(1)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组词】:鼓瑟。(2) 矜持端庄的样子。(3) 〔瑟瑟〕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4) 洁净鲜明的样子。

基本含义

比喻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感情和谐,相互配合,如琴瑟合鸣。

琴瑟的意思

琴瑟 [qín sè]

1. 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小雅·常棣》

[be on friendly terms;]

琴瑟 引证解释

⒈ 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

《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琴,一本作“瑶”。 唐 杜甫 《锦树行》:“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

⒉ 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

《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

⒊ 弹奏琴瑟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苏轼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⒋ 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孌於塤箎。”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遶山川。”


国语词典

琴瑟 [qín sè]

⒈ 琴与瑟两种乐器。

《书经·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

⒉ 语本比喻夫妻和合。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


琴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调释义:⒈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⒉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⒊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⒋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颜师古 注:“调,选也。”⒌犹言不才。唐 苏鹗《杜阳杂编》
    • 2.
      丝簧释义:⒈弦管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漂凌丝簧,覆冒鼓钟。”吕向 注:“丝,琴瑟也;簧,笙也。”唐 韦元甫《木兰歌》:“木兰 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服饰诡丽,照耀数里。”清 陈维崧《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⒉引申为音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唐 崔道融《羯鼓》诗:“华清宫 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 3.
      丝竹管弦释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 4.
      丝镛释义: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 5.
      二十五弦释义: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唐 钱起《归雁》诗:“二十五絃弹夜月,不胜清怨郤飞来。”宋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 6.
      云和释义:⒈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⒉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⒊元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 7.
      五乐释义:⒈五种乐器。 指琴瑟、笙竽、鼓、钟、磬。⒉五种乐器。指鼓、钟、铎、磬、鞀。⒊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得到满足的快乐。
    • 8.
      凤啸释义:凤凰鸣叫声。比喻琴瑟琵琶等乐曲声。
    • 9.
      击戛释义:敲打。 语本《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清 钱谦益《复介石书院记》:“观太僕之缔构,寒泉鏦錚,如聆其清声;修篁击戛,如见其直节。”
    • 10.
      分间释义:⒈判别。 《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中书省差断事官 帖木烈三岛 等前去 北京、松州、兴州、平滦、西京、宣德 等处,钦依圣旨,一户户检照乙未壬子籍册,对证分间,定造到备细文册。”《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都省议得军兵虏到人口,令本路官司与廉访司吏一同分间。”⒉间隔,分开。章炳麟《訄书·订文》:“夫琴瑟专一,不可为听,分间布白,乡背乃章。”
    • 11.
      大弦释义:古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粗弦,即宫声弦。
    • 12.
      如鼓瑟琴释义:瑟琴,古代弦乐器。比喻夫妻之间像琴瑟合奏那样和谐美好。
    • 13.
      孔壁释义:⒈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宋 周越《法书苑·李阳冰书》:“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元 柳贯《尊经堂诗》:“济南 耄言出,孔 壁发神秘。”元 王逢《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⒉指 孔 壁古文经书。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孔 壁,固古文也,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
    • 14.
      孤桐释义:⒈特生的梧桐。⒉因峄阳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於峄山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 15.
      孤竹释义:⒈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嶧阳 孤桐。”汉 班固《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汉 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唐 杨炯《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⒉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嶧阳 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 16.
      峄阳孤桐释义:峄山 南坡所生的特异梧桐,古代以为是制琴的上好材料。 语出《书·禹贡》:“羽畎夏翟,嶧 阳孤桐。”孔 传:“嶧山 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唐 李白《琴赞》:“嶧 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王琦 注引《封氏闻见记》:“土人云:此桐所以异於常桐者,诸山皆发地兼土,惟此山大石攒倚,石间周围皆通人行,山中空虚,故桐木絶响,是以珍而入贡也。”唐 刘禹锡《平齐行》之一:“胡尘昔起 蓟 北门,河南 地属 平卢军,貂裘 代 马绕 东岳,嶧 阳孤桐削为角。”亦省作“嶧阳桐”。
    • 17.
      弦歌不辍释义: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弦歌:以琴瑟[sè]伴奏而歌诵;辍[chuò]:停止,中止。
    • 18.
      弦歌释义:⒈用琴瑟等弦乐器伴奏而歌唱:弦歌一堂。⒉指琴声歌声:一曲弦歌。弦歌阵阵。
    • 19.
      弦节释义:琴瑟的节拍。
    • 20.
      彻县释义:亦作“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彻乐”。

琴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调释义:⒈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⒉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⒊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⒋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颜师古 注:“调,选也。”⒌犹言不才。唐 苏鹗《杜阳杂编》
    • 2.
      丝簧释义:⒈弦管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漂凌丝簧,覆冒鼓钟。”吕向 注:“丝,琴瑟也;簧,笙也。”唐 韦元甫《木兰歌》:“木兰 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服饰诡丽,照耀数里。”清 陈维崧《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⒉引申为音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唐 崔道融《羯鼓》诗:“华清宫 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 3.
      丝竹管弦释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 4.
      丝镛释义: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 5.
      二十五弦释义: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唐 钱起《归雁》诗:“二十五絃弹夜月,不胜清怨郤飞来。”宋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 6.
      云和释义:⒈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⒉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⒊元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 7.
      五乐释义:⒈五种乐器。 指琴瑟、笙竽、鼓、钟、磬。⒉五种乐器。指鼓、钟、铎、磬、鞀。⒊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得到满足的快乐。
    • 8.
      凤啸释义:凤凰鸣叫声。比喻琴瑟琵琶等乐曲声。
    • 9.
      击戛释义:敲打。 语本《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清 钱谦益《复介石书院记》:“观太僕之缔构,寒泉鏦錚,如聆其清声;修篁击戛,如见其直节。”
    • 10.
      分间释义:⒈判别。 《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中书省差断事官 帖木烈三岛 等前去 北京、松州、兴州、平滦、西京、宣德 等处,钦依圣旨,一户户检照乙未壬子籍册,对证分间,定造到备细文册。”《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都省议得军兵虏到人口,令本路官司与廉访司吏一同分间。”⒉间隔,分开。章炳麟《訄书·订文》:“夫琴瑟专一,不可为听,分间布白,乡背乃章。”
    • 11.
      大弦释义:古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粗弦,即宫声弦。
    • 12.
      如鼓瑟琴释义:瑟琴,古代弦乐器。比喻夫妻之间像琴瑟合奏那样和谐美好。
    • 13.
      孔壁释义:⒈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宋 周越《法书苑·李阳冰书》:“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元 柳贯《尊经堂诗》:“济南 耄言出,孔 壁发神秘。”元 王逢《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⒉指 孔 壁古文经书。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孔 壁,固古文也,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
    • 14.
      孤桐释义:⒈特生的梧桐。⒉因峄阳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於峄山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 15.
      孤竹释义:⒈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嶧阳 孤桐。”汉 班固《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汉 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唐 杨炯《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⒉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嶧阳 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 16.
      峄阳孤桐释义:峄山 南坡所生的特异梧桐,古代以为是制琴的上好材料。 语出《书·禹贡》:“羽畎夏翟,嶧 阳孤桐。”孔 传:“嶧山 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唐 李白《琴赞》:“嶧 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王琦 注引《封氏闻见记》:“土人云:此桐所以异於常桐者,诸山皆发地兼土,惟此山大石攒倚,石间周围皆通人行,山中空虚,故桐木絶响,是以珍而入贡也。”唐 刘禹锡《平齐行》之一:“胡尘昔起 蓟 北门,河南 地属 平卢军,貂裘 代 马绕 东岳,嶧 阳孤桐削为角。”亦省作“嶧阳桐”。
    • 17.
      弦歌不辍释义: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弦歌:以琴瑟[sè]伴奏而歌诵;辍[chuò]:停止,中止。
    • 18.
      弦歌释义:⒈用琴瑟等弦乐器伴奏而歌唱:弦歌一堂。⒉指琴声歌声:一曲弦歌。弦歌阵阵。
    • 19.
      弦节释义:琴瑟的节拍。
    • 20.
      彻县释义:亦作“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彻乐”。

琴瑟造句

1.他们俩海誓山盟,愿永结琴瑟之好。

2.夫妻间的争吵,琴瑟和谐,我们还是不劝为妙。

3.他们夫妇俩琴瑟相调,感情极好。

4.琴瑟调和,同心永结;鸾凤和鸣,比翼双飞。

5.十年的约定,待重塑身躯。灵魂湮灭,归墟。十年冷血,十年阴暗,却因你一面朱颜,见了阳光。十年琴瑟,十年和鸣,却因你一袭凤衣,忘了曲谱。

琴瑟(qins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琴瑟是什么意思 琴瑟读音 怎么读 琴瑟,拼音是qín sè,琴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琴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