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势力 势力的意思
shì

势力

简体势力
繁体勢力
拼音shì lì
注音ㄕˋ ㄌ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权力,威力。【组词】: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组词】: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lì,(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组词】:力气。力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组词】:视力。生产力。控制力。(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组词】:力学。作用力。保守力。(4) 用极大的力量。【组词】:尽力。力挫。力挽狂澜。(5) 姓。

基本含义

势力指的是某个个体或团体在某个领域内所拥有的影响力、控制力或力量。

势力的意思

势力 [shì lì]

1. 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

2. 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3. 方言。犹派头,架子。

5. 犹势利。

势力 引证解释

⒈ 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

《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於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南史·谢庄传》:“﹝ 庄 ﹞ 大明 元年,起为都官尚书。上时亲览朝政,虑权移臣下,以吏部尚书选举所由,欲轻其势力。”
宋 苏轼 《书蒲永昇画后》:“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 永昇 輒嘻笑捨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
老舍 《茶馆》第二幕:“一改 民国 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

⒉ 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北史·毛脩之传》:“亮 既剧 蜀,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 蜀 人,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夜遣兵将渡江,晨扣巢穴,贼众初犹抗拒,既知势力不敌,遂束手自归。”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要不是三十六师留在上头保 榆林,就是看见野战军的势力大,缩回去了。”

⒊ 方言。犹派头,架子。 段荃法 《凌红蝶》:“那牛因为不渴,只用舌头舔了舔水,就抬起了头。

凤紫 斜一眼 红蝶 骂道:‘这畜生,坐坐月子,连水也不喝了,势力不小!’”

⒋ 犹势利。参见“势利”。

《白雪遗音·玉蜻蜓·露像》:“想你们出家人,无非一味的势力,倘有现任乡绅到此游,你们就笑脸相迎礼数周。”


国语词典

势力 [shì lì]

⒈ 权力、威势。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⒉ 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

《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势力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实力释义: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经济实力。 实力雄厚。增强实力。
    • 2.
      权势释义:权柄和势力:依仗权势。
    • 3.
      气力释义:力气:用尽气力。年纪大了,气力不如以前了。

势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抔土释义: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2.
      一掊土释义:〖解释〗抔:用手捧东西。 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3.
      三分天下有其二释义:泛指势力强大。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殷紂 淫乱,文王 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 周 者三分有二。”《史记·太史公自序》:“楚 人迫我 京 索,而 信 拔 魏 赵,定 燕 齐,使 汉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 项籍。”张天翼《春风》:“小流氓太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不打还行?”
    • 4.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5.
      三头政治释义: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6.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7.
      三种人释义: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随 林彪 、 江青 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人民日报》198129:“‘三种人’是反党、危害党的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是党内最不安定的因素。”
    • 8.
      三足鼎力释义:有三方的势力,谁也不能取得绝对优势。
    • 9.
      三足鼎立释义: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 10.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11.
      不屈不挠释义: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汉书·叙传下》:“乐昌(汉成帝丞相王商)笃实,不桡(通“挠”)不诎(通“屈”)。”挠(náo):弯曲。
    • 12.
      不平等条约释义: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别国资源和奴役别国人民的条约。它是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一种工具。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曾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资源,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对于不平等条约,受害国有权单方面予以废除。
    • 13.
      不惮强御释义: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 同“不畏强御”。
    • 14.
      不畏强暴释义:强暴,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 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 15.
      不畏强权释义:强权,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 16.
      不畏强御释义:不惧怕强暴或恶势力。 《诗经·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强)禦(御)。” 强御:强暴逞势的人。
    • 17.
      不避强御释义: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同“不畏强御”。
    • 18.
      与虎添翼释义: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19.
      东风压倒西风释义: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20.
      两极分化释义:⒈团体、思想、体系或势力等分成两个对立面。 ⒉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⒊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势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抔土释义: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2.
      一掊土释义:〖解释〗抔:用手捧东西。 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3.
      三分天下有其二释义:泛指势力强大。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殷紂 淫乱,文王 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 周 者三分有二。”《史记·太史公自序》:“楚 人迫我 京 索,而 信 拔 魏 赵,定 燕 齐,使 汉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 项籍。”张天翼《春风》:“小流氓太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不打还行?”
    • 4.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5.
      三头政治释义: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6.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7.
      三种人释义: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随 林彪 、 江青 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人民日报》198129:“‘三种人’是反党、危害党的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是党内最不安定的因素。”
    • 8.
      三足鼎力释义:有三方的势力,谁也不能取得绝对优势。
    • 9.
      三足鼎立释义: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 10.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11.
      不屈不挠释义: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汉书·叙传下》:“乐昌(汉成帝丞相王商)笃实,不桡(通“挠”)不诎(通“屈”)。”挠(náo):弯曲。
    • 12.
      不平等条约释义: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别国资源和奴役别国人民的条约。它是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一种工具。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曾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资源,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对于不平等条约,受害国有权单方面予以废除。
    • 13.
      不惮强御释义: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 同“不畏强御”。
    • 14.
      不畏强暴释义:强暴,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 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 15.
      不畏强权释义:强权,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 16.
      不畏强御释义:不惧怕强暴或恶势力。 《诗经·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强)禦(御)。” 强御:强暴逞势的人。
    • 17.
      不避强御释义: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同“不畏强御”。
    • 18.
      与虎添翼释义: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19.
      东风压倒西风释义: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20.
      两极分化释义:⒈团体、思想、体系或势力等分成两个对立面。 ⒉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⒊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势力造句

1.这种公子哥儿靠着家族势力,总以为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2.他面对黑暗势力呵壁问天,写下了满怀愤慨,无限激情的诗句。

3.这里各族大姓都有一定的势力,赵姓更是树大根深,不可一世。

4.二十年代的中国,虽然革命势力很微弱,但终发展成燎原之火,燃遍了整个中华大地。

5.为求长治久安,对于黑色势力必要斩草除根,彻底瓦解。

6.这些年来,他们双方明争暗斗,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闹得乌烟瘴气。

7.严厉打击黑社会势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8.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反动势力,利用人权问题兴风作浪,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9.新民主运动像千军万马,向残余的封建势力冲杀过去,真是势不可挡。

10.他包藏祸心在两派势力中左右讨好,培养自己的势力

11.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卧薪尝胆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

12.我们要警惕残余的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13.一切反动势力在他们行将灭亡的时候,总是要进行垂死挣扎的。

14.反动势力正在作垂死挣扎。

15.铲除了地方恶势力,真是大快人心。

16.铲除这一伙恶霸势力,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17.顽固的封建势力最终还是寿终正寝了。

18.旧社会的黑帮势力称王称霸,到处欺压平民百姓。

19.面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我们必须猜拳行令,做好反和平演变的思想准备。

20.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支文化新军,在当时文坛上犹如异军突起,猛烈冲击着反动势力

势力(sh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势力是什么意思 势力读音 怎么读 势力,拼音是shì lì,势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势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