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 [zǒng dū]
1. 明初在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一般管辖两省的军事和政治,也有管三省或只管一省的。
例总督胡宗宪。——《明史》
英[ governor; ]
2. 英法等国派驻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
例加拿大总督。
英[ governor-general; ]
3. 英国国王派驻自治领的代表。
英[ viceroy; ]
总督 引证解释
⒈ 总管督率。
引《汉书·叙传下》:“昭宣 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
《南史·王猛传》:“未之镇,而 隋 师济 江,猛 总督所部赴援。”
《明史·神宗纪一》:“南京 兵部右侍郎 邢玠 总督 川 贵 军务。”
⒉ 南北朝 统兵将领之通称。
引《南史·萧摩诃传》:“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
《北史·李平传》:“陛下不以臣不武,委以总督之任。”
⒊ 官名。 明 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 成化 五年始专设 两广 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 清 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例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另有主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称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⒋ 宗主国驻在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在 英联邦 内 英 王任命的自治领最高级官员也叫总督。
国语词典
总督 [zǒng dū]
⒈ 管理监督。
引《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下》:「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
《三国演义·第五回》:「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
⒉ 职官名。始置于明代,总管辖区内的文武庶政,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管理一省或兼管数省。
⒊ 代表君主治理属地的官吏。如英国的香港总督。也译作「代王」。
总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残八败释义:形容残败不堪。明 张居正《答蓟辽总督梁鸣泉计处市马》:“辽东 人马,不过十餘万,犹能将土蛮杀得七残八败,况我 蓟镇,雄兵三十万,车骑连云,火器如山。”
- 2.
三边总督释义: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
- 3.
两江释义:清代初年把江南、江西两省合称为两江。康熙后江南省虽分为江苏、安徽二省,但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总督仍称两江总督。
- 4.
两湖书院释义:清 张之洞 任 湖广 总督时在 湖北 武昌 设立的学校。学生为 湖南、湖北 两省生员,课程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
- 5.
中军官释义:明 代总督、巡抚的侍从武官。
- 6.
买和释义:⒈出钱私下了结官司。 《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刘子明 将妻 郭二娘 作妹,凭媒受讫 王万四 财钱,嫁与本人为妻。后知事发,王万四 又用钞四十两买和,即係违法事理。”《禅真逸史》第三二回:“张太公 又央人在衙门里上下使钱,保正、排邻俱送了财物,黄氏 处又托亲邻买和。”⒉旧指边将贿赂敌人以买取和好。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大周 平日深愤边政紊乱,每年将官与挞虏买和,总督虚张报捷,当事者纳其重贿,即滥冒功赏,岁以为常。”
- 7.
伊藤博文释义:(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与尊王攘夷和倒幕运动,并参与明治维新。鼓吹对外侵略,策划并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906年任朝鲜总督。1909年被朝鲜爱国者刺死。
- 8.
佥坐释义:同坐在两旁;陪坐。 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以刑部主事虑囚 江 北,见巡抚必侍坐,抵家及所过道路,遇之皆然。惟审録旧规,以勑諭事重,且多年深正郎,故有僉坐之説。”《清史稿·礼志十》:“顺治 十三年,定直省文武官相见礼,提督见总督,入中门,至仪门下马,升堂三揖。总督正坐,提督僉坐,迎送不出堂檐。”
- 9.
修款释义:犹言修和。 明 沉德符《野获编·总督军务》:“隆庆 间,以北虏修款,命兵部大臣每三年即兼宪职,閲视九边。”
- 10.
养拙释义:⒈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 《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⒉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
- 11.
兼圻释义:清 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谓之兼圻。如 湖 广 总督辖 湖南 湖北 两省,两江总督辖 江苏、安徽、江西 三省。
- 12.
内旨释义:⒈皇帝的旨意。《新唐书·孙伏伽传》:“始, 伏伽 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孟养》:“时已三征 麓川 ,内旨必欲生擒 机发 ,已密諭总督 王驥 ,又敕諭以 云南 安置 孟养 旧宣慰 刀孟宾 为嚮导。”⒉皇后的懿旨。因皇后居宫内,故称。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二五回:“ 许敬宗 仰承内旨,更奏称:‘ 王 庶人父 仁祐 ,本无他功,徒因女贵致显。’”
- 13.
军门释义:明代把总督或巡抚叫军门。清代把提督或加提督衔的总兵叫军门。
- 14.
冰案释义:旧时官方公文信函称收函的机关为冰案。 清 林则徐《咨覆两广总督批示义律禀案稿》:“据 英吉利国 领事 义律,於本月初十日上省,十一日子刻具有夷禀一件,业经本部堂明白批示,并咨明冰案。”太平天囯 黄彭年《代刘蓉函稿》之三:“各军锅、帐、鎗、炮,陆续解到,已分飭委员转解各军。前承飭解两月餉银及 魏琴堂 所解之五万两,现在分起匀拨飭领,另牘奉达冰案。”
- 15.
制军释义:⒈编制军队。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⒉明 清 时总督的别称。又称“制臺”。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咸丰 八九年间,昆明 何根云 制军总督 两江。”
- 16.
制台释义:明 清 时对总督的敬称。
- 17.
制置使释义:官名。唐 大中 五年设置,经划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 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 作战,设置渐多,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称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辖治数路军务,类似 明 清 的总督。《宋史·宁宗纪三》:“成都府路 安抚使 董居谊 为 四川 制置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
- 18.
助饷释义:⒈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⒉捐钱以补充军费。清 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 19.
北河释义:⒈清 以前 黄河 自今 内蒙古 磴口县 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北支约当今 乌加河,时为 黄河 正流,对南支而言,称 北河。《汉书·武帝纪》:“元封 元年……出 长城,北登 单于臺,至 朔方,临 北河。”⒉清 雍正 八年置 直隶 河道总督,掌防治 直隶(今 河北省)境内的南北 运河、永定、大清、子牙、滹沱 等河,时称总督为 北河 总督,所管诸河为 北河。乾隆 十四年后 北河 总督例由 直隶 总督兼理。⒊星官名,属井宿。《晋书·天文志上》:“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北史·隋炀帝纪》:“﹝ 大业 三年﹞二
- 20.
北洋释义: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 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