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制令 制令的意思
zhìlìng

制令

简体制令
繁体
拼音zhì lìng
注音ㄓˋ ㄌ一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lìng líng lǐng, ◎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2) 古代官名。【组词】:县令。令尹。尚书令。(3) 使,使得。【组词】:令人兴奋。(4) 时节。【组词】:时令。节令。(5) 美好,善。【组词】: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组词】: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组词】:小令。如梦令。

基本含义

制定命令,下达指示。

制令的意思

制令 [zhì lìng]

1. 制度法令。

制令 引证解释

⒈ 制度法令。

《文子·上义》:“昔者 三皇 无制令而民从, 五帝 有制令而无刑罚。”
《左传·昭公元年》:“举之表旗,而著之制令。”
杜预 注:“为诸侯作制度法令,使不得相侵犯。”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书首云死罪,是违制令故也。”


制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仪制释义:⒈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汉书·郊祀志下》:“汉 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 秦 故祠,復立 北 畤。”唐 元稹《五品女乐判》:“荣沾五命,始用判悬;僭越三人,终乖仪制。”《事物纪原·库务职局·仪制令》引 宋 孔平仲《谈苑》:“太平兴国 中,孔承恭 为大理正,上言仪制,令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望令於两京诸州要害处刻榜以揭之。”清 钮琇《觚賸续编·预草典礼》:“康熙 二十六年十月,文皇后 宾天,上询仪制於宗伯,仓促无以应。”⒉仪态,形制。宋 苏轼《应梦罗汉记》:“明日至 岐亭,过一庙中,有阿罗汉像
    • 2.
      制令释义:制度法令。《文子·上义》:“昔者 三皇 无制令而民从,五帝 有制令而无刑罚。”《左传·昭公元年》:“举之表旗,而著之制令。”杜预 注:“为诸侯作制度法令,使不得相侵犯。”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五:“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书首云死罪,是违制令故也。”
    • 3.
      器备释义:器物,器具。《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 卒……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杜预 注:“器备,谓珍宝甲兵之物。”《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唐 元稹《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即至,再旬而王师济 汉,器备车徒,皆若素具。”
    • 4.
      宸纶释义:帝王的诏书、制令。
    • 5.
      详练释义:⒈精详熟习。《宋书·蔡兴宗传》:“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新唐书·李尚隐传》:“﹝ 李尚隐 ﹞尤详练故实,前后制令,诵记略无遗。”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江 南 陈彭年 博学书史,於礼文尤所详练。”⒉周详练达。宋 徐铉《唐故奉化军节度判官赵君墓志铭》:“察狱详刑,号为详练。”宋 王安石《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於朝廷有详练之实,於戚里有茂勉之声。”

制令(zhi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制令是什么意思 制令读音 怎么读 制令,拼音是zhì lìng,制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制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