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社 [zōng shè]
1. 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英[ancestral temple or shrine of a ruling house; state;]
宗社 引证解释
⒈ 宗庙和社稷的合称。
引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天子之宗社曰泰社,天子所为羣姓立社也。”
《南史·虞寄传》:“朕不食言,誓之宗社。”
⒉ 借指国家。
引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復 汉 室,宗社将絶,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
《新唐书·诸夷蕃将传·李多祚》:“将军知感恩,则知所以报,今在东宫乃 大帝 子,而嬖竖擅朝,危逼宗社。国家废兴在将军,将军诚有意乎?”
明 方孝孺 《懿文皇太子挽词》:“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 成 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神游思下士,经国意难忘。”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 元遗山 ﹞以宗社邱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有不求而自工者。”
国语词典
宗社 [zōng shè]
⒈ 宗庙与社稷。古人用来代表国家。
引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明·胡广《文天祥从容就义》:「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
宗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倒用司农印释义:《旧唐书·段秀实传》:“及 韩旻 追驾,秀实 以为宗社之危,期於顷刻,乃使人走諭 灵岳,窃 令言 印。不遂,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
- 2.
凌替释义:⒈衰落;衰败。三国 魏 阮籍《通易论》:“阴皆乘阳,阳刚凌替。君臣易位,乱而不已。”《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你家业凌替,可将我首饰釵釧卖了,修造房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杂记五则》:“罗 固巨族,累代为显宦,后世虽渐凌替,而第宅閎深,园亭幽胜,犹甲於一乡。”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九章:“到了 万历 之间,则北剧益为凌替。”⒉淩替:衰落;衰败。《元典章新集·户部·婚姻》:“不幸男家生业凌
- 3.
勠力释义:⒈勉力;尽力。《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勠力,以与尔有众请命。”孔颖达 疏:“勠力,犹勉力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 事 越王 句践,既苦身勠力,与 句践 深谋二十餘年,竟灭 吴,报 会稽 之耻。”晋 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贫居依稼穡,勠力 东林 隈。”⒉并力,合力。《韩非子·存韩》:“昔 秦、韩 勠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共苦 秦 久矣,相与勠力击 秦。”《新唐书·李袭志传》:“吾世 隋 臣,今 江都 虽沦,宗社尚有奉,诸君当
- 4.
奥主释义:⒈国内之主。指君主。《左传·昭公十三年》:“共 有宠子,国有奥主,无施於民,无援於外。”孔颖达 疏:“奥是内之义。”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今者殷忧未已,祸难相寻,宗社无依,奥主宜立。”⒉深沉明睿之主。《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上非奥主,下皆市人。”吕延济 注:“奥,深也。言非深沉知人之主也。”⒊主谋者。《宋书·袁豹传》:“梁 益 人士,咸明王化,虽驱迫一时,本非奥主。”⒋靠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昼 以 卿 为奥主,随驾至 洛 下,携同年数人,醉於
- 5.
宗社党释义:辛亥革命爆发后,清 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 良弼、溥伟、铁良 等结成集团,反对 清 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 清 皇朝的统治,被称为“宗社党”。
- 6.
彭家珍释义:(1888-1912)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四川金堂人。参加新军,曾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1912年1月在北京炸毙宗社党首领良弼,自己亦重伤牺牲。
- 7.
斩刈释义:⒈砍伐。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兵燹后,寿藤古木斩刈无存。”⒉斩杀。《孔子家语·六本》:“斩刈黎民,如草芥焉。”《金史·移剌成传》:“以所部护粮赴 扬州,敌兵乘夜来攻,成 整兵奋击,斩刈甚众。”清 黄宗羲《通议大夫兵部职方司郎中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汩没於奴隶。”⒊断绝;灭绝。《左传·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汉 焦赣《易林·坤之蛊》:“斩刈宗社,失其邦国。”
- 8.
旧齿释义:耆旧;老臣,旧臣。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虞翻 旧齿名盛,庞统 荆州 令士,年亦差长,皆与 绩 友善。”《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彫丧。”吕延济 注:“旧齿,耆老也。”《周书·崔猷传》:“隋文帝 践极,以 猷 前代旧齿,授大将军,进爵 汲郡公。”《旧唐书·长平王叔良传》:“神龙 初,中宗 初復宗社,以 思训 旧齿,骤迁宗正卿,封 陇西郡公,实封二百户。”
- 9.
泰社释义:古代天子的宗社。
- 10.
狂僭释义:狂妄僭越。 《后汉书·蔡邕传论》:“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申,狂僭屡革。”《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吾世继忠贞,今 江都 虽覆,宗社尚存,尉佗 狂僭,何足慕也!”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箕子 推本狂僭,孔子 直书水旱,目为凶灾宜矣。”
- 11.
盗国释义:窃取国家政权。《旧唐书·僖宗纪》:“伏以伪 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宋 洪迈《容斋随笔·杜延年杜钦》:“夫 新莽 盗国,权舆於 凤。”清 杜濬《三君咏·嵇康》:“嵇康 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臣,伎俩如儿戏。”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其渐渐已成陈迹者,例如三年前学界之五四运动,如四年前之 张勋 復辟,如六年前之 洪宪 盗国。”
- 12.
羹墙释义:《后汉书·李固传》:“昔 尧 殂之后,舜 仰慕三年,坐则见 尧 於墙,食则覩 尧 於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宋 李纲《邀说十议·议修德》:“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於寤寐,念父兄之辱而欲见之於羹墙。”清 顾炎武《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 13.
衮实无阙释义: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職有闕。”《北史·李彪传》:“親虔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衮實無闕者,先皇之德也。”
- 14.
谨言释义:⒈敬慎进言。 《穀梁传·桓公三年》:“夏,齐侯、衞侯 胥命于 蒲。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⒉谓恭敬上言。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臣 德裕 等诚欢诚跃,顿首顿首,谨言。”宋 张耒《皇太后谥册文》:“恭惟神灵在天,休闻在下,光於宗社,表於 有宋,亿载万世,与国无极,呜呼哀哉!谨言。”⒊审慎发言。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林酒仙》:“谨言终少祸,节俭胜求人。”《西游记》第五四回:“三藏 回头吩咐道:‘悟能,谨言!谨言!’”
- 15.
负剑释义:⒈谓推剑于背。《战国策·燕策三》:“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断其左股。”《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唐 司马贞 索隐:“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⒉佩剑;持剑。《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 16.
递角释义:⒈相当于今之邮包。宋 洪迈《夷坚乙志·赵清宪》:“忽有京师递角至,发之,无文书。”⒉指传送文书。《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道君 曰:‘为宗社计,岂復论此!’因及行宫止递角等事,纲 曰:‘当时恐 金 人知行宫所在,非有他也。’”
- 17.
鸿业释义:大业。 多指王业。《汉书·成帝纪》:“朕承 太祖 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唐玄宗《并州置北都制》:“守宗社之大寳,恢中原之鸿业。”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若夫詔书之作,自 文 景 犹近质,武帝 以后,时称《诗》《书》,润色鸿业,始为诗之流矣。”